
中国规划网南昌6月3日电 记者王艳 2010年,新余市城镇化率为58.5%,增长2.12%,增幅江西第一;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0.66平方米,列全省第一;建城区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7.56%和16.01平方米,均列江西第一;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平方米,列江西第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93.63%,列江西第二位……这一系列数字反映了新余市城市建设在江西省的排名和地位,也折射出新余城市建设职能部门的付出和努力。近年来,新余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市扩展和内涵提升相结合,用生花的妙笔绘制着气势磅礴、绿色生态的锦绣城市。
大手笔拉开城市框架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新余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生态新区、提升高新区"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了仰天岗国际生态城、孔目江新城、袁河生态治理工程和高铁组团区等多个投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特大城市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十个城市森林公园、十大标志性建筑和袁河生态景观工程等一大批新的城建项目。竣工和开工的城建项目近400多个,完成总投资780亿元。
项目的大实施、大投入助推了城市建设大发展。目前,新余新建高楼280多栋,是3年前的近10倍;孔目江新城核心区100栋高层建筑已基本建成,一个现代化新城已见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职教园区、高铁组团区、孔目江新城区、袁河生态新区"一城五区、两江四岸"城市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新余市主城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一城五区"连成一体后,整个城区面积将超过100平方公里,按照1平方公里1万人口计算,整个城区可容纳100万人。一大批城建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档次,而且提高了新余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助推了新余经济发展。
强有力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生态城市,既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新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绿化生态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做到了城市建设、绿化先行。
近年来,围绕"山、水"做文章,先后改造和新建了北湖公园、湿地公园、抱石公园、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袁河生态景观工程将在今年6月基本建成,城区公园目前已达32个,居民出户500米内便有公园或游园;围绕打造生态景观通道,先后对仙来大道、抱石大道、新欣北大道、仰天岗大道、赛维大道、中山路等城市主干道完成了生态景观改造;围绕增绿补绿,不间断地开展了百万树木进城入院、春季植树造绿、园林化单位(小区)创建和认建、认养等一系列大型造绿、补绿活动。城区新增乔木30余万株,对300多个单位(小区)实行了绿化改造、增绿补绿和拆墙透绿。
新余已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和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城市。孔目江湿地公园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并获得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孔目江湿地公园先后摘取了"国家湿地公园"、"江西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三个响亮的牌子。
全方位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不仅要扩张,更要注重内涵的提升。新余市在城市建设中把提升城市功能作为第一民心工程,按照城市规划到哪,道路就先建到哪的思路,加大了以市政道路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了抱石大道、仙来大道、长青南路立交桥、人民北路下穿立交桥等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架通城市桥梁25座,完成207条面积7万多平方米小街小巷、城中村道路改造,"城内成网、城外成环、环网相连,快捷畅通"的城市道路网络基本形成。
新余市被评为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优秀城市。加快了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了基本覆盖主城区的长达300余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日处理8万吨的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已投入使用,日处理8万吨的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已完成,进入通水调试阶段。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驴脚岭垃圾处理厂建设已投入使用。目前,新余城市日排放生活污水10.45万吨,日实际处理生活污水8.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1%,2013年将在江西率先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目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