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市低碳 查看内容

看看低碳 住宅什么样?

2013-9-5 16:5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08| 评论: 0

摘要: 沪上・生态家 马蹄莲百合形状的武汉大学研究中心设计方案。 中芬生态谷构想图。 ■ 白驹 所谓低碳住宅,现在普遍的理解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 ...



“沪上・生态家”



马蹄莲百合形状的武汉大学研究中心设计方案。



“中芬生态谷”构想图。



■ 白驹


所谓“低碳住宅”,现在普遍的理解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让我们通过几个国内已建和在建的低碳住宅――


上海“沪上・生态家”


“沪上・生态家”的原型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我国第一座生态示范楼。作为国内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该建筑的一大优点是高效利用太阳能,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为整幢楼提供能源。


窗户外的百叶窗,落地玻璃外的卷帘门,还有阳台外的屈臂式遮阳篷,这些红色的装置叫做“外遮阳系统”,在炎热的夏天,这些装置能够随时阻挡阳光进入,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墙上铺满的蓝色小管,就是利用地热能调节整幢建筑温度的地源热泵通过管中流动的溶液将地下土壤中的温度带上来,使室内温度上升。


作为一个科技、环保的建筑,“沪上・生态家”强调生态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要突出十大技术亮点: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室内LED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PC预制式多功能阳台、BIPV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系统、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


不过,这些大量藏在“沪上・生态家”里的技术,单单依靠参观,是无法洞悉的。比如“沪上・生态家”建筑面南朝北条状设置,迎合上海夏季季风方向,南向窗采用呼吸窗,北向窗采用低辐射中空断热铝合金窗。“沪上・生态家”还设置多处风道,包括纵向的中庭拔风井以及每层设置的横向风道。中庭作为共享空间,顶部设置由风力发电系统驱动的机械拔风装置强化拔风效果。


为了解决“沪上・生态家”的热、冷和湿问题以及资源再利用需要,建筑的部分外墙采用长江淤泥砖作为填充墙,建筑外墙外立面将采用隔热涂料或隔热砂浆,保温层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内立面采用相变材料与脱硫石膏复合系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建筑外墙具有随室外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复合节能系统。


武汉有望建造世界之最:


零能源环保大楼


总部位于荷兰的Grontmij建筑公司和Soeters Van Eldonk建筑设计工作室近日公布,其共同设计的马蹄莲百合形状的武汉大学研究中心,零碳和零能源的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将有望在四季分明的中国武汉动工,而这一建筑也被国际建筑大奖称为是世界上选址最为合理的办公大楼设计。


该办公大楼(被称为能源之花)以百合花为原型,高140米,其周围围绕着同一花朵形状并在塔顶覆盖着绿色植物的小塔楼群。主体建筑就像是一条花茎一直延伸直至扩展成一个斜面的碗状,安装有大型太阳能涂层,就像是植物花瓣一样面朝太阳吸收光能,而中心塔顶部的垂直轴风力涡轮则像是一个雌蕊。当然除了获取太阳能,塔碗还能收集雨水,且衔接轴风力涡轮的120米太阳能烟囱也有助于驱散建筑的热空气,吸收外界的冷空气。


这个武汉零能源建筑研究中心将会成为中国绿色环保建筑办公大楼之最。只是对于Grontmij建筑公司和Soeters Van Eldonk建筑设计工作室来说,他们期待项目成为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标志之一,并获得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BREEAM的认证。


北京“中芬生态谷”


“中芬生态谷”将由北京门头沟区与芬兰合作建设,目前已选址妙峰山沟域。总体规划设计预计将于8月份完成,采用国际招商的方式建设。未来数年内,门头沟区浅山区地带将出现一个“数字、低碳、生态”的新型城市。


门头沟区是北京的老矿区,多年挖煤采矿造成山体受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中芬生态谷”选址门头沟区,与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相契合。“生态谷”将利用低碳、天然的形式,不露痕迹地修复生态,并且建设一个宜居的低碳城市。


建成后,“中芬生态谷”将拥有发达的信息系统,城市废水、垃圾能够循环利用,居民出行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城市里有风能电厂,还有粮田、果园、菜园,能源、粮食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生态谷”设计了独特的社会运行体系,包括能源、人居环境、交通、信息、产业等九大系统,确保“谷”中居民过上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


参与“中芬生态谷”前期规划的有关负责人认为,“中芬生态谷”并不追求造价昂贵的建筑,不一定要使用很多的高科技,也绝不仅仅是环境绿化这么简单,而是追求和谐、适当、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未来的生态谷,通过设计精良的生态建筑,近自然的人居环境体系,避免生态灾难的威胁,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据了解,芬兰建有一座建筑面积仅200万平方米的“生态城”,被认为是世界上首座“生态城”。门头沟“中芬生态谷”建成后,将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数字低碳生态城。


“低碳住宅”怎样从噱头变成现实


“低碳住宅”正升温


上海某公司开发的科技健康住宅项目,是上海汉堡生态建筑展参展的项目之一,该项目引进了19项世界先进科技系统,在中国率先运用了“毛细管传导系统科技”和“置换式新风系统”,营造恒温、恒湿、恒氧的室内环境,同步德国、瑞士等建筑高标准国家,建造真正符合人体健康、舒适需求的高档住宅。


据介绍,他们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住宅标准打造这个楼盘的,部分标准甚至高于WHO健康住宅的要求。比如,室内温度一年四季平衡保持在20度-26度,室内相对湿度常年平衡保持在40%-60%,室内空气环境达到78%的氮气、21%的氧气以及1%的其他气体,新风量每小时300立方米且24小时不断,是五星级酒店标准的3倍,比如,声环境控制,夜间休息时≤35分贝,白天活动时≤45分贝……


置换式新风系统、户外轴帘系统、外墙外保温系统、食物垃圾处理系统、屋顶花园系统……这一系列的细节处理确实符合低碳的要求。但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低碳建筑,在低碳一词流行之前,国内地产界流行的是“绿色地产”概念,绿色、环保当然是低碳的一部分,但是不是采用了部分绿色环保技术就可以算得上是“低碳住宅”呢?


当前普遍的共识是,要打造低碳城市、低碳生活,首先就要从低碳住宅着手,目前万科、锋尚、朗诗,这些“低碳地产先锋”尚且在低碳方面作出了具体的努力,它们之外,不少打着低碳地产旗号的企业其实只是伪低碳行为,拿低碳做营销噱头。


“中国的低碳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没有统一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也没有清晰的低碳建筑发展规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所长、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透露。他认为,目前应尽快确定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探索低碳建筑的建造方法。据了解,部分欧美国家已经探索出多种低碳建筑的建造方法。目前我国尚未确定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建造方法就更无从谈起了。


业内专家表示,建造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过程,它涉及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等诸多环节,不可能速成。发展低碳地产目前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明确低碳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和建造方法;二是增强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三是政府制定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并出台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