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西湖博物馆:西湖的缩影(图)

2013-9-5 16:5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 评论: 0

摘要: 西湖博物馆 西湖博物馆位于南山路西侧,钱王祠以南,西部紧邻西湖,占地面积23889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平方米左右,其中地上面积控制在2000平方米左右,四分之三隐于地下,大面积采用钢架玻璃结 ...



西湖博物馆


西湖博物馆位于南山路西侧,钱王祠以南,西部紧邻西湖,占地面积23889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平方米左右,其中地上面积控制在2000平方米左右,四分之三隐于地下,大面积采用钢架玻璃结构,利于采光,整座建筑现代,简洁,富有动势。


西湖博物馆展厅涵括了序厅、西湖概况、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西湖题名景观、西湖文化、精神家园等六大篇章。走进西湖博物馆,不仅能看到西湖独创的山水景观组合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能用全新的视角去体会景观背后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世人分享西湖唤起的审美共鸣。


序厅:通过西湖全景沙盘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整体格局直观呈现,巨大的西湖雨丝幕帘营造了西湖烟雨朦胧的唯美意境。


第一展厅:天开画图——西湖概况


概括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从西湖的山、水、生态和整体格局等方面展示了西湖文化景观存在的物质基础。


展示亮点:


1.显微镜观测西湖水样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菌群种类、活动状况。同时画面传达到相关视频,使观测者身边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2.水晶球观测西湖岩石标本


我馆在国内博物馆中首次尝试此项展览技术:参观者透过水晶球欣赏岩石历史变迁的影像,仿佛魔法师借助着具有魔力的水晶球在探究过去。


第二展厅:浚治之功——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


书写了杭州城居民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持续开展对西湖的清淤维护和人工改造的历史,表现了杭州城市与西湖不可分割的关联,生动展示了延续至今、持续不断的人湖互动关系。


展示亮点:道具书联动电子屏


在翻动疏浚历史道具书的同时,扫描仪扫描书角的条形码,电子屏接收信号后开始播放相应的疏浚视频,让历史以生动的画面和声音重现。


第三展厅:诗情画意——西湖题名景观


如诗如画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风景名胜景观设计手法 "题名景观"的代表之作"西湖十景"的缘起与传承,为这一西湖景观的精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示亮点:西湖景观多点触摸


通过互动查询桌观看西湖十景介绍,开创此项技术用于国内博物馆的先河,不但将观众从"客"变为"主",而且可供多人同时操作,活泼有趣,西湖灵动的景色可以与多名游客同时分享。


第四展厅:人文渊薮——西湖文化史迹


从宗教、忠孝、隐逸、藏书、文学艺术等方面阐释了西湖景观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其在"精神家园"角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示亮点:


1.多场景设置


通过苏轼与辩才饮茶场景、岳母刺字场景、文澜阁模型等多个场景模型,生动传神地展示了西湖文化的一些代表性载体。


2.白蛇传梦幻影院


白蛇传故事传诵至今,剧院用水墨画这一同样能体现中国元素的形式演绎这个经典故事,让这一流传千古的传说通过现代科技重现出来,大放异彩。


第五展厅(二楼):精神家园——诗画西湖


千百年来,西湖一直是人们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栖息的圣地。二楼展厅用大量历代西湖诗词书画充分印证了西湖景观是自古至今中国文化阶层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是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


展示亮点:


1.西湖文学电子翻书


采用电子互动翻书形式,犹如看真书一样,伴随着挥手动作,投影出来的书页一页页翻动,观赏者在浩瀚的西湖诗文海洋中可以尽情驰骋。


2.西湖雕版印刷


精选西湖十景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做成雕版,让参观者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印刷并把纪念品带回家。这是对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西湖刻书技艺的一次生动复现。


3.手绘西湖


在观赏完展览后,西博馆为观众留下了一片创作空间。在这里,您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尽情挥毫泼墨,画出心目中与众不同的西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