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科技 查看内容

绵阳科技馆今日迎宾

2013-9-5 16:2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19| 评论: 0

摘要: 神秘的核爆现场,神奇的浩瀚太空,看似遥远的宇宙空间站 导弹是如何发射并击中目标的?宇航员是如何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现场是什么样的?卫星是如何发射升空的今日上午,绵阳科 ...


神秘的核爆现场,神奇的浩瀚太空,看似遥远的宇宙空间站……


导弹是如何发射并击中目标的?宇航员是如何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现场是什么样的?卫星是如何发射升空的……今日上午,绵阳科技馆将开馆,这些神秘的科技,市民都可以模拟体验。昨日下午,本报记者走进绵阳科技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率先体验,感受震撼人心的科技之旅。


绵阳科技馆共设展项148个,以两弹一星为主题,核科技为主线,分导弹展区、航空航天展区、卫星与信息展区、核武器与核科技展区、卫星与空间信息技术、科技绵阳五大板块。


一楼展区


导弹、航空航天与卫星信息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本报记者走进绵阳科技馆一楼,进入序厅,代表绵阳科技馆主题的“两弹一星”特别惹眼。


一楼是“导弹、航空航天与卫星信息”展区,分为序厅、导弹、航空航天、卫星与信息四个子展区。整个展区以星际的蓝色为主色调,营造出空间的深邃与神秘感。展区运用雕塑、模型、多媒体和互动体验等表现手段,以导弹和运载火箭为中心,展示航空、航天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介绍我国和世界航天发展历史,并反映中国航天、航空科技的最新成果。


二楼展区


武器弹与核科技


走上二楼,整个展厅的色调变化为灰色、黑色。


二楼是“武器弹与核科技”展区,分为核微探秘、核能生威、核能擎世、核术神奇和核的未来五个子展区。


整个展区以核弹、核科技为主线,着重介绍核科研、核武器、核动力、核发电、核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中国核事业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巡游核科技的发展历史,体验核科技广泛应用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展示核科技对人类社会和未来世界发展的影响。


三楼展区


科技绵阳


走上三楼,浓浓的绿意迎面扑来,科技绵阳几个大字特别醒目。


三楼是“科技绵阳”展区,分为科技绵阳、“两弹一星”摇篮、智慧绵阳三个子展区,着重介绍中国科技城的建设成果、现代科技实力和精英人才、旅游风光和城市魅力,并展示古代绵阳的人文智慧。


在三楼展区,陈列了在绵阳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成果(产品)和伟大贡献,包括智能机器人、风洞模型、烟气脱硫演示、涡轮发动机等等。


亮点·导弹发射


操控体验发射过程


从序厅左拐进入导弹展厅,这里陈列了各种型号的导弹模型,还有苏-30战斗机模型。


记者注意到,展厅内的“导弹”群列队整齐,就如在接受检阅一般。“导弹”群东面南侧,安置了一个两人座的体验舱,舱内设置有大屏幕和触摸式电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入座体验了一把,通过控制系统,锁定目标后发射导弹,准确击中目标。


工作人员介绍,导弹展厅的这个互动项目,游客可以通过X59电视指令制导互动装置,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导弹发射全过程。


亮点·卫星升空


空间站体验太空生活


经过飞天之梦雕塑墙,了解各国飞天之路,游客还可以当一回“科学家”,设计一枚火箭出来。不过,更刺激的还在后面,那就是空间站体验。


透明的玻璃地板下,是逼真的月球表面,南面就是空间站。一间是控制区,在这里游客同样可以通过电子技术,体验卫星升空后的对接、修补、变轨等。中间的实验区,则通过幻影成像技术,体验卫星升空过程,还可以了解蛋白质合成等等,门口的气雾营造出的太空环境,让人如临其境。在生活区内,游客可以了解到航天员的吃喝拉撒究竟是咋回事。


在一楼展区卫星展厅,游客还可以看到各种卫星模型,观看“神六”发射全过程和飞行全过程演示,通过光电模型领略“嫦娥奔月”的风采。


亮点·核爆体验


4D场馆感受核爆威力


在二楼的核微探秘展厅,通过光电技术,展示核原理与研究手段,并有能量释放对比。进入“核能生威”展厅,游客们又可以玩一把互动体验了。


穿过一条通道,就是中国唯一的4D核爆现场体验馆。场馆共设计32个座位,主要播放核爆模拟现场。最神奇的还是那些座椅,游客坐在上面,座椅能根据影片中的情节不同而产生震动和上下浮动的感觉,并散发出水汽和热浪,让人感觉“这就是在核爆炸现场”。


如果觉得还想更深入了解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去旋转剧场,通过自动转接就可以看完。


亮点·氢弹空投


全程感受氢弹空投


走出旋转剧场,入眼是一枚枚原子弹、氢弹模型,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第一颗氢弹模型和美国小男孩原子弹模型。


不过,最振奋人心的,还是“核能擎世”展厅中的现场体验。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耀眼的蘑菇云震惊世界。在这个展厅内,游客可以通过现场体验方式,感受氢弹空投的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互动项目一次只能容纳6人参与。


展厅里还有核电站的幻影演示,打开电源后,卡通博士带着两个小孩子出现在画面,带领游客走进核电站的秘密。在参观完核技术在工业、农业、考古等领域的应用后,你还可以走进“核的未来”,在这里稍事休息。椅子很考究,是银灰色的,圆形,与展厅的气氛极为吻合。


亮点·现代战争


实战体验未来战争


天地一体化影院,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这个影院里,利用弧形幕,模拟红蓝两军利用天地一体化技术演练战略战术。看到现代科技的威力,你还可以去看看专家们当年做科研时的艰苦工作环境,民族自豪感与对专家的崇敬油然而生。领略了天地一体化技术,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可以去玩玩九洲空战,通过手动操作,用激光技术打击太空敌人。


亮点·时空隧道


多幕技术追溯绵阳历史


智慧绵阳展示的,是绵阳历史文化名人。随着工作人员的引领,自然步入时空隧道。


时空隧道不长,但却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中的多幕技术,对绵阳的历史进行追溯。穿越这段隧道,时空的感觉特别明显。工作人员介绍说,多幕技术目前在国内除了首都博物馆外,绵阳是第二处。穿过时空隧道,迎接你的是独居特色的建筑、石刻,还有在绵阳的两院院士介绍。


回想这一段短暂的旅程,让人感叹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亮点·科工之旅


自驾游走遍绵阳景区


想不出家门就游遍绵阳?这不是一个梦想,“科工之旅”可以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在这个展厅里,游客可以通过遥感控制将想要达到的旅游目的地输入,随后就会出来一辆车。游客自己兼任驾驶员,通过手动操作完成旅行。旅行归来,你还可以通过三维全景卫星遥感地图,找到自己的家。


在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可以去玩玩三维消防模拟训练系统。这个环节模拟的是高层公寓突发火灾如何逃生,时间设定为3分钟,根据系统指令的线路逃离现场,成功脱险之后,模拟体验也就结束了。当然,绵阳科技馆的参观也就到此结束了。


参观指南


游遍可能耗时三小时


绵阳科技馆共设定展项148个,游客在参观中要全面了解每个项目的情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有专职讲解员和展教人员帮忙。


据介绍,为方便游客参观,绵阳科技馆在去年就招募了一批讲解员、展教人员,人数在30人左右。这批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囊括了计算机、旅游等多个专业,都经过集中1个月的培训。


如此多的项目,参观完要花多长时间?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游客,科技馆专门设计了一个合理的线路图,届时讲解员会带着游客沿着这个线路参观,全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因游客的需求而定,不过时间一般都在2至3小时。参观期间,如果游客需要休息或者如厕,也不妨事,每一楼的展区均设计了厕所,并有精致的休息场所。


绵阳科技馆的由来与建设历程


绵阳科技馆的前身是绵阳博物馆。为打造中国红色(科工)旅游基地,2005年下半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绵阳博物馆馆舍改
建为“两弹一星科技博物馆”,后来定名为“绵阳科技馆”,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先生为绵阳科技馆题写了馆名。


2005年9月,绵阳科技馆的陈列布展工作开始启动,到2006年4月9日,建成了“中国唯一、亚洲第一的太空娱乐风洞”和“中国第三、西部第一的Digistar3数字球幕影院”。太空娱乐风洞是绵阳市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将成熟的高科技运用于娱乐项目的成功案例,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6年7月,以“两弹一星”为主题的陈列布展工作正式展开。


2008年“5·12”特大地震,给绵阳科技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原定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的绵阳科技馆未能如期开馆。震后,除进行震损检测和加固维修工作之外,绵阳科技馆一直处于停滞、待建状态。


新一任市委班子非常重视绵阳科技馆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委常委会两次、市政府三次专题研究绵阳科技馆的恢复重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科技馆检查指导。2009年6月28日,市委书记吴靖平主持召开市委五届第102次常委会议,对绵阳科技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相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按照市委的决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绵阳科技馆陈列布展协调小组组长邱明君同志立即介入,深入了解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带领科技馆的建设者们,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了绵阳科技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在2011年1月18日前全面完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