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北寺塔旁苏州文化新地标“新三馆”同时落成

2013-9-5 16:2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讯 无边界设计、多样展览与演出、免费开放。昨天, 文化苏州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举行落成典礼。人民路北寺塔旁由此竖起苏州文化新地标,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多了一个好去处。省委 ...
本报讯 无边界设计、多样展览与演出、免费开放。昨天, “文化苏州”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举行落成典礼。人民路北寺塔旁由此竖起苏州文化新地标,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多了一个好去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要求,三馆每年都要输出一批文化品牌项目,让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

这三个馆位于北寺塔西北面,东临人民路,西抵桃花河两岸,北以校场桥路为界,总投资3.72亿元,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新馆7200平方米,文化馆新馆1.02万平方米,名人馆2368平方米。“三馆”采用民居样式,各自一体又相互连接;建筑风格上采用现代的通透艺术,但总体又呈苏州传统特色,风貌与北寺塔、桃花坞等周边地区相呼应、衔接,高度也满足北寺塔周边文物保护和景观的要求。新闻来源 城市商报


就功能而言,美术新馆按照中型美术馆规模建成,能够举办各类大中型美术展览和艺术品典藏;文化新馆按国家一级文化馆标准设计,内设600人剧场和全天候多功能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名人馆内通过虚实结合的办法,展现苏州400多位名人的事迹,填补了我市此类名人史迹展陈场馆的空白。 “三馆”负责人夏晓明介绍,这里每年将建成一批文化品牌项目,给本地人带来视听享受同时对外输出。


没有大门也没有围栏,从街边可以任意进入这三个馆,“开放性的设计让市民可以自在享用文化大餐,”夏晓明说,“三馆”的这种设计叫“无边界设计”,市民可把这里作为文化大广场,方便地参加各类活动。作为公益项目,三馆内的基本展演都是免费的。


“三馆”西面是桃花坞文化一条街。落成后的“三馆”,和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昆剧传习所、朴园、唐寅纪念馆等相呼应,让苏州古城区西北角形成一个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市民休闲旅游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区域。


“原先苏城的文化设施四散分布,让人找起来很不方便。 ‘三馆’的落成,把几个重量级的文化设施聚拢在一起,把高雅文化融合在俗和众的活动中,这下文化生活离我们更近了! ”许多热爱文化的市民这样说。 “三馆”西面河西巷47号居民、74岁的钱成娣则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三馆”那里解放初只有几户人家,其余就是庙宇和荒地,后来被改建为公交公司,里面有修理车间、加油站、停车场,总觉得有点杂乱;现在建成“三馆”,不但环境好了,而且她和左邻右舍想看演出、参加活动都方便了。


需要提醒的是,“三馆”的建筑虽然落成了,但目前只有美术馆新馆已完成布展对外迎客;文化馆新馆还在调试阶段,计划两个月后开放;名人馆则在内部装修、布置,将争取在7月供市民参观。


【美术馆】


美术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魂魄寄寓之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艺术水准。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新“三馆”有限的空间场地,新“三馆”负责人夏晓明一行曾专门对日本金泽等地的美术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最终,一个既能让艺术家交流学习又能让普通人休闲观光的特色美术馆,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整体印象


灰白色调、透明玻璃围绕的美术馆,以与市街融为一体、四方都有出入口的生活交流空间,能让市民自由从街上的任一角度免费进入美术馆。


设计格局


馆内透过许多长形与方形的隔间,构成多长廊的建筑格局。阳光和微风充分流动在各个角落。新馆整体高度不高,有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一层有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大展厅一个,其余面积在300至400平方米的小展厅6个则分散在一、二层,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恒温恒湿库房也应有尽有。馆内还特别设置市民画廊。值得一提的是,馆内的展线距离总共1300米,可以基本满足各类中大型美术展览,其规模在目前的长三角地区地级市中是最大的。


展出内容


目前馆内正在进行的 “2010年全国中国 (论坛 新闻 视频)画作品展”,展览共展出312件作品,堪称是苏州自建国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高的国家级美展,创苏州历史最高水平。


【文化馆】


美术馆新馆的南侧就是文化馆新馆。两座新馆南北相望的墙体,跟东面的地坪、西面的过道一起,围成一个长方形的下沉式天井。


整体印象


跟美术馆一样,文化馆新馆同样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甚至还有园林式的花窗,灰色的屋顶采用层层跌落的层次设计,既满足建筑空间通风、采光等的需求,也形成富有韵味的变化效果,一派苏州博物馆新馆般的“苏而新”风格。

设计格局


从文化馆新馆的东北角进门,大堂西面就是一个中型剧场,上下两层,座位既紧凑又宽敞,沿着楼梯向下,跟下沉式天井处在同一平面上的负一层有几个多功能报告厅。再向西,文化馆的地面建筑变成了三层,跟东部的两层建筑高低错落。这里既有会议室、声乐考级室、活动策划室、舞蹈培训室、艺术创作室等功能空间,还有长廊跟美术馆相通。负一层则有8个小型琴房,以及音响及视听艺术监控室,可以作为录音棚。


【名人馆】


文化馆南面是同样 “苏而新”的名人馆,以及一个古色古香、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名人灿若群星,难以计数。名人馆将介绍苏州各行各业400多位名人的生平事迹,诸如宰相、状元、院士等。四合院是纪念苏州籍大书法家张旭的 “草圣祠”,里面的主体建筑是一幢三开间的古典厅堂。今后这里不但可以纪念先贤,还将成为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的中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