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移步换景的微型美术馆

2013-9-5 16:1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8| 评论: 0

摘要: 01. Dior新店中最为耀眼的一处设计,九十六块显示屏组成的影像墙,和蒙田街总店的如出一辙。 02. 11件从法国空降上海的高级定制古董礼服在展厅内与多为艺术家的作品错落摆放。 2008 年 ...

01. Dior新店中最为耀眼的一处设计,九十六块显示屏组成的影像墙,和蒙田街总店的如出一辙。



02. 11件从法国“空降”上海的高级定制古董礼服在展厅内与多为艺术家的作品错落摆放。
2008 年曾负责“Dior 与中国艺术家”展览整体布展设计的叶锦添先生所理解的当下艺术创作和奢侈品的联系是这样的:“奢侈品中所凝聚的那些精致的东西包括工艺和创意都代表着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
[pagebreak]

03. 刘建华创作的《华丽-星光》则占据了恒隆广场中庭的一大片空间,他将Dior字母用彩色有机板在雪弗板上贴面,有一种廉价材料制造高贵物品的矛盾,虚幻、空浮的奢侈感也得到体现。
奢侈品牌开店已经不是稀奇事,谁都想分得中国市场的这杯羹。奢侈品牌办展览,也不是稀奇事,年年都有,毕竟比起看秀也显得更有文化和档次,只要能吸引人流带旺卖场人气就不算白做功。在这样一个见怪不怪的消费环境下,想要用这样一种“不稀奇” 的方式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实属不易,Dior 的上海旗舰店开幕算是达到了这个效果。上海早就已经成为奢侈品牌抢滩中国的必争之地,适逢世博,你来我往的商战之声更是此起彼伏。此次开店走秀办展览三箭齐发。新店将原来的恒隆店面扩张到了四百八十平米重开,重金打造豪华旗舰店。该店由大牌们的御用 “家装师”建筑师彼得· 马里诺 (PeterMarino)操刀设计,透明的玻璃外墙笼罩于白色丝质幕景之下,展现着著名的藤格纹 (Cannage)图案,所用的技术正是建筑师乾久美子 (Kumiko Inui) 为日本名古屋精品店而首创。
[pagebreak]

04. 时晓凡创作的《上海旧梦》,灵感首源于中国式的合影照片, 这种仪式性的照片是对某段历史的告别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昭示。

05. 大卫·威斯曼(David Wiseman)的以铃兰花为创作灵感的屋顶雕塑,由天花板垂落,自然的跟四周墙壁和镜子融为一体。
店内更是移步换景,每一处细节都有讲究。楼梯以勃艮第大理石阶梯加以典雅的铁艺扶栏组成,与巴黎蒙田大街三十号总店著名的楼梯相互呼应。当宾客拾级而上迈向二楼时,则能欣赏到艺术家Oyoram设计的九十六块显示屏组成的影像装置。环顾店内,墙面的装饰线条,玻璃,水晶和橱窗,无不显示着强烈法式风格。圆形大厅的天花板镶嵌着施华洛世奇水晶,藤格纹图案的地板上则陈列着由巴黎艺术家克洛德·拉兰内( Claude Lalanne)创作的长型软椅。二楼的成衣区最吸引眼球的便是置于壁炉前的“云彩”桌,由巴黎艺术家盖·德·胡蒙( Guy de Rougemont)创作。移步贵宾区,罗伯· 韦恩(Rob Wynne) 的作品“ 夜游”让镜子灿然生辉,并映射出晚装区的景致,大卫· 威斯曼(David Wiseman) 的雕塑由天花板垂落,极尽华美。
[pagebreak]

06. 艺术家张洹以香灰创作的迪奥先生的肖像,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这些香灰全部收集自庙宇,以妙不可言的佛缘代表着回忆与希望。
店面本身已经给人置身某艺术收藏家的私人寓所,可是设计师约翰· 加利亚诺 (John Galliano)对此并不满足,他还要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升级到参观美术馆的高度,此次恒隆展览就呈现一系列艺术作品、高级订制服、电影和装置艺术等多元化作品,比起2008 年在北京举办的“Diro 与中国艺术家”展览更具有趣味性。不仅仍然保留了和中国艺术家时晓凡、刘建华、李松松、张洹、张大力跨界合作的艺术作品。11 件高级定制古董礼服“空降”外滩,从当年革命性的新风貌 (New Look)到约翰· 加里亚诺的极尽奢华之能事印证了品牌无可比拟的风范与精湛工艺。1947年轰动时尚界的束腰套装 (BarSuit),沙漏型 (Cocotte)、舞会装 (Cotillon)和滑稽歌剧(Opéra Bouffe) 款式显露出设计师克里斯汀· 迪奥(Christian Dior)的天赋及擅于捕捉女性感性和优雅的超凡能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