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南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07年5月按照“资源整合、集约布局,专业统筹、单位合署”的原则,对胶南市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电大、卫校、电子学校跨行业、跨部门整合,组建了胶南市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位于胶南市大学科研区,规划占地面积652亩,校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76亩,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开放餐厅、数字艺术中心、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已于2009年10月顺利启用,投资2.5亿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职教中心实施集团化、特色化、品牌化办学,立足人力资源共用,物质资源共享,校园文化共建,精品专业共同打造,积极探索实践产教一体化办学、工学一体化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服务。
“四变”催生产教结合
一是变学校的建设、生活场景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景。学校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实训环境。早在职教中心建设之初,学校就组织建筑专业的学生深入建设一线,适时参与图纸设计、施工放线等工序;投入使用后,机电专业的师生承担了应当由20多名电工完成的工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大大增强,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以不断提升。
二是变教学、生活设施的成品采购为师生共同制作。学校师生所需的教学、生活用品,凡是能自己制作的,一律分到相应专业科承包制作。如学生实训用的焊工工作台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制作的,专业教师还指导焊接专业学生制作了部分学生床铺。
三是变单纯的产品生产为师生参与产品研发、试制。学校正准备依托数控模具实训基地,与美国奇雅博士创建的青岛奇雅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织师生进公司参与产品的研发、试制的全过程,实现了产品和人才一同“打包”推向市场,为学校推行“打包教学”和就业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四是变学校预设专业为企业引领专业建设。中心引进了青岛墨泽文化创意公司,与学校共同建立完善动漫专业,公司定期提供高端师资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培养符合动漫行业的技能人才,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材体系。
“四变”不仅减少了实训耗材的投入,变政府“输血”为自身“造血”,每年可节约经费200万元,实现了以训促产、以产养训,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习,使实训基地得以良性运转,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有效引领和优化了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工学一体令校企无缝对接
为实现校企之间无缝对接,学校探索出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五种运作方式。
一是四二分段,校企双训。学生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接受基本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后两个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近年来,德枫丹机械、南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双星机械、东远精密机械等企业已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800余名。
二是办校进厂,工学交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企业需要和学校教学实际,学校安排一定的时间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学校派出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和文化课教学,企业选派骨干技术人员讲授专业技能课。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了1300多名学生分别到上汽通用五菱、海信电器、安普泰科、海信通信、利群、盛客隆等企业进行工学交替。
三是订单培养,菜单教学。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组建冠名班,学生在校定向培养2―3个学期之后进企业顶岗实习。在培养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下订单,定出人才培养规格,并负责核心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菜单,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校企共同编印企业冠名班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和实训。近年来,中集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双星集团、中国铝业、北船重工、德枫丹机械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在学校实施订单培养,每年订单培养人数达1000人以上,占应安置人数的80%以上。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印的冠名班教材达到16种。
四是共建基地,校企合一。学校“筑巢引凤”,依托实训基地,引进实力雄厚的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共同管理和经营实训车间。实训车间内设模拟实训室,专业教师传授理论、指导模拟技训;企业派骨干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学生定期轮流上岗,边实践,边学习,做中学、学中做,每月得到300至500元的工学补助。
五是来料加工,实境教学。学校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实施来料加工,实境教学。即:学校承揽企业生产订单,教师根据订单要求确定生产计划,组织技训和生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产品加工。此举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车间生产的学做合一。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揽了天一集团、双星机械、海之冠、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金天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景泽机械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订单。
实习就业实现一体化
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多措并举,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服务,提升学生优质就业率。
胶南职教中心建立海尔式服务流程,搞好实习跟踪服务管理。在学生集中顶岗实习的企业,学校派驻教师跟班管理服务;学生分散实习的企业,教师巡回指导,并制定了电子邮件汇报制度,将实习学生五人一组,由组长负责将组员每周实习情况用电子邮件向指导教师汇报,使指导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实习的第一手资料,做到顶岗实习无盲点。
职教中心实施实习学分制考核,由实习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企业指导师傅按《学生顶岗实习学分量化考核办法》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填写“实习鉴定表”,未交回鉴定表的,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不能取得毕业实习学分。
学校办学成绩优异,荣获全国首批重点职业学校、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教科研先进校、山东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办学模式示范校等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2010年在青岛中职技能大赛中,学校75人参加比赛,有27人次荣获一等奖,24人次获二等奖,19人次获三等奖,获奖人数、获奖率创造了青岛市中职技能大赛四连冠的佳绩;8人被选拔参加山东省技能大赛,有7人荣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12人被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有2人获得二等奖, 3人获得三等奖,5人获得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