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对楼房抗震要求越来越高。
近日,西安市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出台,规定“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建设,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把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关并建立健全新区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规 划
防震能力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西安市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是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领导、重点监视、周密设防。
根据《西安市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我市要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设 防
农村民居也要抗震设计
我市将规范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编制农村民居工程建设规划,乡村公共设施、三层以上农村民居、有政策性扶持的灾后恢复重建和移民搬迁的农村民居,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防。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安居工程项目中,要采取科学的抗震设防措施。对于“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建设,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把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关并建立健全新区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于地铁、天然气、水利等部门继续积极推进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建设,切实落实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应急措施。
救 援
建立市级灾害紧急救援队
《意见》指出,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检查制度,适时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加快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推进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设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壮大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尽快建设地震灾情速报呼叫中心和地震应急短信息平台系统,完善地震灾害信息接报机制和服务机制,适时建设市级灾害紧急救援队。
投 入
建立地震灾害社会保险制度
防震减灾工作是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渠道。对于属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地震灾害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助、地震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共同支撑的救灾和恢复重建投入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