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天文科普馆效果图 市气象局 供图
本报讯 市民在家通过连接网络的电脑屏幕,就可以看到设在气象天文科普馆的天文望远镜实时的星空画面,这样免费便利的服务明年就能享受到。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工程奠基仪式昨日上午举行,省气象局副局长林献民、副市长李小梅等出席奠基仪式。
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据介绍,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工程是东莞市城乡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工程建设用地面积1065.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97.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李小梅在奠基仪式上强调,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功能性项目。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东莞气象业务综合探测基地的功能,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提供重要阵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完善东莞的城市功能,让市民在休闲、娱乐、观景的同时,感受科技、科普的魅力,意义十分重大。
李小梅要求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将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工程建成标志性的民心工程、样板工程,成为与东莞市植物园协调统一,突出气象科技特色的名片工程,为广大市民和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科普宣传教育的经典作品。
林献民表示,将全力以赴支持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工程建设,和东莞市委、市政府一起积极推进该项目建设,将其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气象部门一流的气象天文科普馆。
“小球”显示世界实时天气
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具有哪些功能和看点?昨日,市气象局局长肖永彪告诉记者,气象天文科普馆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引进“球面科学展示系统”,俗称“小球大世界”。据介绍,该系统是一个大型视频播放系统,通过安装在四周的高性能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到球体屏幕上,相关设备在太空检测到的地球气温、全球洋流变化、地球云层变化和天气预报等数据资料都可以动态的显示在球面上。
“在设计方面,我们之前前往上海世博气象馆、南京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等上门请教,借鉴它们的设计、布局等先进经验,目前已确定市气象天文科普馆的设计师为上海世博气象馆设计师。”肖永彪说,另外一大特色,就是突出东莞“元素”,这个元素就是通过先进科普设备,利用现代声、光、影、电等高科技手段,突出东莞气象灾害特点,实现气象科普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切实提高广大市民防灾减灾和应对气象变化的意识和水平。
此外,市气象天文科普馆还将突出服务性。肖永彪透露,该馆会设置天文望远镜,市民只要通过预约,然后坐在家中,通过连接网络的电脑屏幕,就可以看到设在气象天文科普馆的天文望远镜实时的星空画面,“这些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