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政府投资项目“减肥”工程造价节省2.7亿
2年多共审核14.8亿核减2.7亿 4月22日,渝水区纪委干部欧阳荣远赴湖南长沙,他此行的目的不是纪检办案,而是进行工程核价。 从2009年6月开始,渝水区对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监管进行了方式、手段创新,成立了公共工程审核中心,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派驻监察组,实现了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全过程监管,有效地为许多工程“减了肥”。去年共对223个项目、6.05亿元的投资进行审核,核减1.09亿元,核减率0.18%。 挂在新余经济开发区经开大道项目部门前的一块牌匾格外醒目:渝水区纪委驻经开大道项目部监察组。 工程建设方工作人员、新余经开区干部刘剑生说,监察组到项目部上班,全程参与项目的前期可研、规划、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报建、合同签订、施工管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过程,是我们的主心骨,在一份2012年派驻监察组的10个重点项目名单上,记者看到这些工程既包括了5000万元以上、经济监管任务繁重的大工程大项目,也包括了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影响大的民生工程。渝水区纪委有关人士介绍,这正体现了监察组的监管特点,每个监察组由一位区纪委、建设单位纪委、公共工程审核中心工作人员组成。 公共工程审核中心、派驻监察组等一系列新举措,核查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的许多漏洞:在一幢学校宿舍楼的建设中,施工方不按图纸施工,两端各少建一间寝室;某局的办公大楼建设,140万元的工程款被核减掉了100万元。 据统计,从2009年6月至今年3月底,渝水区共审核工程项目577个,送审金额14.8亿元,核减2.7亿元,核减率18%。 2009年起工程金额核减率逐年下降 在由渝水区纪委提供的一份“2009年6月以来已审工程明细表”上,记者看到,从2009年以来,工程金额核减率逐年下降,从最初的21%下降至今年的16%。“这反映了经过创新制度的治理,公共工程建设领域已越来越公开透明”。 某单位领导说,政府部门的人不懂工程建设,在签约、建设中容易被承建方牵着鼻子走。而现在,区里有了专业的审核部门,让他们有了技术支撑。据悉,现在许多单位在与承建方签约时,都会加上一条:如果最终结算核减率超过一定数额,将扣罚承建方款项。“从一开始就消减水分空间”。 而在渝水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蔡青云看来,这一系列举措的另一大效果便是保护了干部。工程建筑领域是腐败的温床,也是腐败治理、监管的热点与难点。渝水区的这一系列举措,能够构筑起一道干部与工程建筑腐败的防火墙:清者能够厘清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抽身而出;浊者将被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让其想为而不可为,为了便要付出代价。 11名外省年轻人当起铁面判官 4月21日,周六,但渝水区公共工程审核中心办公室里,一伙年轻人围在一起,正在学习一款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最新算量软件,它能更精准地计算工程中钢筋的使用量。 这些年轻人有一个共性:都来自外省。当初,渝水区赴外省高校进行招聘,列出的条件中有项奇怪的“四无”条件:籍贯、出生地、成长地以及就读院校均与江西无任何亲缘关系。奇怪的条件显现了他们的特殊使命。在2009年以前,公共工程审核都是交由第三方中介组织进行,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为此,渝水区成立了渝水区公共工程审核中心,并将其隶属于区纪委直接管辖,负责对2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审核。不经其审计确认的项目,不得解除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不得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款,不得进行固定资产转账。 渝水区纪委有关人士说,招聘外省的年轻人担当审计员,能够切断与公共工程承建方的亲情联系,同时,这些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社会背景不复杂,易于在工作核算中扮演铁面判官角色。事实上,这些小伙子已经在渝水区建筑界打出了“威名”:绿化工程,他们会顶着烈日一棵棵数树;下水道等地下隐蔽工程,他们会挖开来看;他们从不吃承建方的一餐饭,更别说接受礼品等东西了。来自湖北的袁伟当审计员已快3年了,他说工作很有成就感,工资待遇要比别的部门高30%以上,逢年过节,区领导还会与大家一起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