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核电:离我们最近的新能源

2013-9-5 16:0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 评论: 0

摘要: 按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比例要达15%。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将在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及生物质能源方面大幅提升装机总量。基于 ...
按照《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比例要达15%。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将在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及生物质能源方面大幅提升装机总量。基于稳定性和经济性等优势,核电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主流,核电装机总量将从目前约1016万千瓦提高至2020年的7500万千瓦,有专家甚至预测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未来十年将有约十倍的增长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上市公司尤其是核电设备制造商将从中受益。

  
核电发展的紧迫性


按照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的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比到2020年要达到15%。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要发展三类非化石能源,即核电、水电以及非水能的其他非化石能源,后者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相对于其他清洁能源,核电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是电力供应稳定,年运行时间长,约为7000小时以上,不受气候影响,适合承担基础用电的供应。其次,核电的主要原料为铀,用量少,运输成本较煤低很多,将大大地节省公路铁路资源。对于煤炭资源缺乏的东部地区来说,发展核电的益处更加明显。第三,在发电成本上,核电将越来越占优势。目前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分布在广东、浙江和江苏,广东核电的价格明显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


业内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核电将成为唯一最有可能大规模替代煤炭的清洁能源。在非石化能源占比增加至15%的目标中,核电有望贡献4%-6%的占比。


核电现状及未来前景


从全球核电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苏联、美、法、英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率先将核能用于民用发电。


中国的民用核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逐步掌握了核电站设计、制造、施工技术,实现了设计的自主化和设备的国产化。到现在为止已经具备了生产30万、60万和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燃料组件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如CNP600、CNP1000、CPR1000。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的核电项目有6个,装机容量累计908万千瓦;在建的核电项目有13个,累计装机容量为3524万千瓦;规划建设的核电项目有14个,累计装机容量为3982万千瓦;提议建设的核电项目有11个。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