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文革”味儿的老粮仓将改建为博物馆

2013-9-5 16: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12月27日,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西北片区现场,随着前一段时间拆迁工作的进行,原有的民宅多已变成瓦砾。断壁残垣间,四排高大的房屋赫然矗立,蔚为壮观。 这四排房屋,是原来的聊城市粮食局粮仓,现在已经出租 ...
12月27日,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西北片区现场,随着前一段时间拆迁工作的进行,原有的民宅多已变成瓦砾。断壁残垣间,四排高大的房屋赫然矗立,蔚为壮观。

这四排房屋,是原来的聊城市粮食局粮仓,现在已经出租给了废旧木材加工厂和其他单位当仓库。除了市粮食局办公楼,它的周围现在几乎看不到完整的建筑物。

一位在古城区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这四排房子建成已有几十年,而且是市区内保存最完好的带有鲜明“文革”特色的建筑物。

粮仓墙壁上,写满毛主席语录


冬日的午后,阳光懒懒地照射下来,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西北片区现场却显得异常忙碌。随着前一段时间拆迁工作的进行,原有的民宅多已变成瓦砾。市粮食局办公楼附近,几位大嫂蹲在地上,忙着敲掉拆迁剩余砖头上的石灰。她们的身后,四排高大的房屋赫然矗立在断壁残垣间,蔚为壮观。

“据说这几间房子不拆了,要保护下来。”一位大嫂停下了手头的活儿,指着身后的那些高大的房屋对记者说。

顺着大嫂手指的方向,记者发现,“这几间”其实是整齐的四排。这四排呈东西走向、高约10米、长约50米的房子,在遍地瓦砾的烘托下很显高大。市粮食局一工作人员说,这四排房子原来是粮仓,后来租给了一家废旧木材加工厂和其他单位当仓库。

一位在古城区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这四排房子是市区内保存最完好的带有鲜明“文革”特色的建筑物。“文革”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出门办事,一开口就要习惯性地先说一句毛主席语录,然后再说具体事项。这些粮仓的外墙,直到现在还保存有不少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的一些经典著作。保存最完好的是第二排房屋,其西侧大门外边的墙壁上写着毛主席语录,南面外墙则写着《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经典文章。最南面的一排,被尚未清理完毕的民宅包围着,在露出来的一截墙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愚公移山》中的段落。


时代特色鲜明,期待华丽转身


虽然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街道格局,道路也被瓦砾堵塞,但在最北边那排房子,记者看到院子里堆满了木材,听到电锯的声音。租赁粮仓做厂房的废旧木材加工厂的一位张姓负责人说,这几排建筑是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一直使用到今天。

数十年沧桑已过,但一些遗留痕迹上仍然能透露出这些老建筑的结实程度。张姓负责人说,这些老粮仓的大框架一直没有变动,仅仅有几排换了些瓦。这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第二排,建成后就一直没有大修过,“连瓦片都是原装的”。

在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证实这些建筑将会被保存下来。在位于古城区红星街的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规划部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幅整体效果图。在这幅图里,四排老粮仓被注明,连同写在墙上的那些毛主席语录,都将被保留下来。

“聊城古城由宋至今,一直很好地传承下来。古城区的建筑也应包含各个时代的不同风格,而这些老粮仓,其青砖青瓦和墙壁现存的标语,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该得到保护。”聊城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规划部工作人员说,现在这四排老建筑的初步设计用途是改建为博物馆,初步选项有纽扣博物馆、老爷车博物馆、葫芦博物馆等。最终结果,将会由投资方等单位决定。

曾经在这些粮仓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大爷说,“文革”时期的建筑,是建筑史上很有特色的一个体现,但现在市区内几乎见不到了。“房子反映的是一段历史,失去了这些遗迹,那就只剩下遗憾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