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厦门市建设领 域节能减排的报道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 节能减排保生态环境
厦门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海水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城市。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大力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改造。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建筑面积已达240万平方米。风能和空气源热泵已在部分项目中得到应用,海水源热泵的应用也正在探索之中。
同时,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全国惟一PCDM机制试点城市、新农村建设推广节能建筑和新型墙体材料试点,建筑节能工作在向着更深广的领域拓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没有能源的有效支撑和保障,就没有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没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能源和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国家安全也将受到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厦门的气候特征是“夏热冬暖”,常年日照时数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临海区域多风且风速较大,因此,厦门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海水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城市。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前,太阳能已在厦门得到广泛应用,风能和空气源热泵已在部分项目中得到应用,海水源热泵的应用也正在探索之中。
现状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兴未艾
记者获悉,我市已制定《厦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试行)》,同时向建设部积极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我市积极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瑞景公园、联发五缘湾1号、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鲁能·领秀城等项目获评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建筑面积已达240万平方米。同时,我市将推广可再生能源深入到农村建设当中,在翔安、集美挑选了3个自然村作为“太阳能示范村”,每村按照50万元的支持标准,用于扶持当地安装太阳能路灯,开辟了可再生能源示范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典范。
近年来,我市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不少成就。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我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新建和扩建的几所中学学生宿舍,如同安第一中学、海沧中学等均采用了两翼式太阳能中央供热水系统。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比电热水器可节电四分之三。厦门气温较高,使用空气源热泵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宿舍、双十中学等项目均已应用空气源热泵提供热水。
此外,我市海岸线长,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翔安素有“风头水尾”之称,风能利用前景很好。厦门海岸线全长234公里,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我市已在研究和尝试如何利用海水在不同深度的温差,通过水源热泵来制造热水、调节室内温度。海水源热泵相关应用正在探索之中。
试点
1 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
国家发改委2010年7月19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正式把厦门市列为国家首批八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低碳试点城市的确立,既是对我市前期低碳建设工作的肯定,也对我市未来的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通知》精神,我市低碳工作重在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争取圆满完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任务。
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制定低碳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并将低碳城市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根据市政府要求,市建设与管理局结合厦门环境资源容量和经济发展需求,正在编制《厦门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在制定政策、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建立统计体系、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建设低碳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现已完成《以低碳为导向的厦门城市建设研究》、《以低碳为导向的厦门城市交通研究》和《以低碳为导向的厦门产业规划研究》三个专题研究,加快推动厦门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进程。
同时,我市已经启动了低碳示范区的建设工作。选择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区作为首批低碳示范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带动其他区域发展。目前,市建设与管理局正在制定集美新城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工作方案。同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集美新城区低碳建设规划和技术指标体系。按照规划,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区将从规划、设计、选材、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努力打造成为全市首批低碳示范区。此外,厦门市科技创新园、翔安南部新城等新区目前也相继开展前期工作,将低碳内容纳入区域建设。
2 全国惟一PCDM机制试点城市
由于建筑节能基础工作扎实,我市最近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惟一PCDM机制(规划方案下清洁发展机制)试点城市,并获得30万欧元的国外资金补助,用以开展建筑领域的碳金融机制研究。
该项目是以“中国新建建筑领域的碳金融机制研究”为主体,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展规划方案下的清洁发展机制、新行业减排机制研究,建立一个国内碳交易平台,为我国新建建筑领域评估提供新的碳金融工具。
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对我市低碳城市建设起到快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德国环境部、住建部及清华大学等项目合作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市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了用于建筑领域的规划活动认可的CDM(清洁发展机制)基线值和监测方法研究;完成了全市6类节能建筑共3000多个项目建筑能耗的采集工作,并基本确定了基准能耗参考值;已选择最具备条件的集美新城西亭中心区作为首批低碳示范区。
目前,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拉开序幕。
3 新农村墙改节能试点
根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乡村经济建筑材料论证体系的研究”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2009年9月发函《关于商请合作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节能建筑和新型墙体材料试点的函》(建科合函[2009]85号),选定我市作为“新农村建设推广节能建筑和新型墙体材料试点”。
试点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在新农村建设中节能建筑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政策;二是选择试点乡镇开展建造节能建筑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试点工作。
经多方联系比较,我市选择翔安区新圩镇后亭、乌山两个村进行试点,探索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在新农村中的运用,把禁止使用黏土实心砖的范围逐步向新农村建设延伸。
目前,市建设与管理局正在组织编制《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图集》,供给农民建房选用,积极推广自保温墙体材料、节能门窗、节能灯具在农村的应用。同时,已起草配套文件《关于在翔安区新圩镇开展推广节能建筑和新型墙材试点工作的意见》,目前已上报市政府批准。
方向
1 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
为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我市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固定广告牌、公交车流动广告、行业刊物等媒介,开展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政策的宣传工作。近几年,市建设与管理局编辑宣传画册《厦门市建筑节能I》、《厦门市建筑节能II》、《厦门低碳城市建设》等,总结我市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经验,宣扬节能工作成果,科学引导我市建筑节能生态技术的广泛运用。同时,还与市人大、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联合开展以建筑节能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宣传活动”,举办各种建筑节能技术论坛及专业培训班,帮助我市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为深入开展节能技术交流、宣传节能理念,我市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建筑节能博览会,为广大建筑节能行业搭建一个集中展示、交流推广的平台。博览会于2009年升格为国际性盛会。今年的博览会由市政府和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合办,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集中展示了数百种当今最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同时举办了多场建筑节能与低碳城市建设国际论坛,盛况空前,受到建设部领导一致好评。
2 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记者了解到,从能耗统计数据上看,厦门的居住建筑能耗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政府办公建筑次之,而大型公共建筑中商场、四星级宾馆和五星级宾馆能耗很高。如何降低既有建筑能耗,特别是降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是厦门亟须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市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一是法律法规缺失,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无明确的强制性要求,造成工作无法可依;二是资金缺口较大,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对节能改造工作量、节能量的核定方法尚未明确;再加上公共建筑的个体差异性及产权分散性、用户对节能改造的意义认识不足,决定了节能改造工作复杂和艰巨。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我市制订了《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上述法律法规的指导之下,短短两三年里,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范围及深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然而,从2008年至今,我市又形成了建筑节能领域全新的工作局面,诸多新兴的工作任务是当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涵盖的。例如:低碳城市建设、新农村墙改节能推广、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筑废土循环利用、住宅精装修等领域,均无明确的法律法规,给我市低碳城市建设与建筑节能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这些工作恰恰又是当前建筑节能新兴的重点工作领域。所以,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 加快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我市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市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但太阳能光热技术还需进一步推广,太阳能光电、海水源热泵技术还有待开发。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推进难度大,现在仍处于发展和技术准备、相关产业培育引导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可再生能源市场不够成熟,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可再生能源地方法律法规和经济激励政策;缺乏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动。
4 推进农村墙改节能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地区采用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主要有屋面、墙体、门窗等部位的保温隔热,以及空调、照明的节能,其中,建筑墙体节能改造工作势在必行。为此,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墙改节能工作,通过建设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以进一步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并提高农民居住舒适度和生活水平。这是我市节能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但是,目前我市的自保温墙体材料只有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粉煤灰砖等,适应建筑节能要求的墙材种类不多,市场选择空间不大。我市虽然已经启动了新农村墙改节能的试点村推广工作,但实施过程中仍困难重重,其中主要困难来自法律法规的空缺导致依法行政困难,牵涉部门多导致协调困难,激励政策不足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等,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5 充分发挥墙改基金的作用
为推进墙改节能工作,目前我市把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作为返退墙改基金的主要条件之一,实现了墙改基金返退与建筑节能的有机结合。但我市的墙改专项基金在一些领域仍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如: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改造的贴息和补助、新型墙材的研发和推广、新型墙材示范项目补助、农村新型墙材试点工程补助等,如何充分发挥墙改专项基金的作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