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铸造高品质和有内涵的环保工程
目前,南山已完成了南海大道等20条街道的市容提升。
12月18日,南山的桃园路、留仙大道、红花路等10项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全面开工,这意味着南山第三、四阶段,投资近10亿元21个市容环境提升项目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此次改造项目总里程长达44公里,力争2011年7月份高质量全面完工,以崭新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区风貌迎接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顺利召开。
自2009年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南山区就提出,要通过这一轮市容环境提升,将南山打造成“国际风情浓郁;低碳生态节能;文化内涵凸现;独具南山魅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如今,一年时间已经过去,南山已圆满完成了南海大道、创业路、后海大道等20条街道的市容提升,第三、第四阶段的工程又已拉开序幕。纵观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南山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表现出其鲜明的特点。
设计方案精益求精
南山对自身市容环境提升的定位是打造“高品位、现代化、国际化”的先锋城区,这使得在一年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中,南山始终都把设计方案作为环境提升的重要基础,对设计方案精益求精。
“海选”设计方案就是南山区对设计方案严苛要求的一大体现。对于市容环境提升每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南山区工务局都会进行“海选式”的招标,分阶段进行竞赛,邀请多家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参与设计,由有关专家、政府领导和专业工作人员共同对方案进行评比和论证,实现“优中选优”。对经反复优化和比选后择定的方案,南山区工务局还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生态化、艺术化评价,再优先选择低碳、生态、环保、高内涵、低能耗的设计方案。
南山区还广泛地聘请外国专家参与设计,借鉴国内外其它地区先进经验,将异域风格和国际最新流行元素融入辖区景观设计,由此设计出了南新路等多个具有异域风格的改造方案,近期备受关注的“15公里、全国最长灯光天际线”的设计就是邀请法国专家完成的。
环境内涵“双提升”
“内涵式提升是我们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南山区工务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为了打造高品位街区环境,提升市容环境的整体档次,南山区在对街景的规划设计中,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刷新和装饰,而是在建筑风格、街道景观、公共空间、道路交通、绿化效果、小品造型、灯光夜景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力争通过整治提升城区容貌,挖掘出南山独特的人文内涵。
“例如说近期开始的‘特色街区’的设计和打造,我们在每个街道都选择一条最具风格和特色的道路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一街一特色’的景观,这是挖掘南山城市内涵的一个绝佳契机。”南山区工务局负责人说。
不仅仅是特色街区,针对不同的街道,南山都会充分挖掘其现有资源和状况,为街道设计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如位于南山区中心地带的桃园路,虽然是区政府所在地,但由于它与南海大道、南山大道、月亮湾大道、前海路都有交叉,很多市政设施和建筑物年代久远,导致桃园路西段显得配套不足,乱摆卖、汽车乱停放等问题十分严重。
结合桃园路是区政府、区检察院等行政机关所在地、基础设施陈旧等现状,南山区工务局计划在近期通过对桃园路建筑和景观的提升,将桃园路打造成区级行政大道。
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南山是深圳开展市容环境整治较早的城区。从2006年到2008年,南山就相继完成了南海大道、后海大道、蛇口新街、学府路等一批街道的整治。多年来,“低碳环保”一直是南山在市容环境整治中坚持践行的一大理念。南山区工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局大力倡导低碳绿色设计理念,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建材,建设绿色环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对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清理运输到再生建材资源单位,进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并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技术路线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确保低碳、绿色、精细化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政府工程的建设者,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迫感,从一点一滴、从每个环节,切实履行好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让低碳、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管理环节。让低碳、节能成为建筑工程最明显的时尚性特征。”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