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城市低碳 查看内容

打造一个纺织业低碳“王国”

2013-9-5 16:0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87| 评论: 0

摘要: 7年攻克17道关口,湖州安吉谈竹庄竹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谈竹庄)研制的可纺竹纤维成为继棉、麻、丝、毛之后第五大可用天然纤维,不仅将当地百亿级传统毛竹产业带进万亿级纺织产业,还能大量节约种植棉花所需耕地 ...
7年攻克17道关口,湖州安吉谈竹庄竹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谈竹庄)研制的可纺竹纤维成为继棉、麻、丝、毛之后第五大可用天然纤维,不仅将当地百亿级传统毛竹产业带进万亿级纺织产业,还能大量节约种植棉花所需耕地,替代化学纤维生产所需的石油原材料,谈竹庄董事长毛才清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低碳梦想。


临近年底,谈竹庄生意愈加火爆,但毛才清还是在忙碌中向导报记者讲述他的低碳故事。


竹纤维:一根竹子实现3000倍利润增长


中国第一竹乡——安吉县有竹林面积105万亩,加上周边八大竹乡,这一带有竹林500多万亩。靠山吃山的安吉县年产商品竹不少于2800万支,竹类加工企业2000多家,全县1/3以上劳动力从事竹相关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多年来,竹子被加工成竹席、家具等日用品,其中一大用途还包括建筑脚手架。

“按照市价,脚手架每吨160元,经济效益极低”。为彻底改变竹子低产出现状,1996年,毛才清首先放弃了国企优厚待遇,创办以竹工艺品为主业的谈竹庄。在生意蒸蒸日上时,他意识到工艺品市场需求局限,避开当地市场同质化竞争,认同专家“在竹子深加工角度做文章”思路,开始产生将竹做成衣服的想法。

尽管受到身边不少人的质疑和奚落,但毛才清还是查阅大量资料,遍访国内外领域专家,但因之前少有人做专业研究,连专家也束手无策,碰了壁的毛才清却将庞大的纺织产业链分段式与不同领域专家研究专业对接,自己带着员工天天爬竹林、访农户,采撷不同质地的竹子,对其物理化学变化反复试验,寻求最佳纤维组成。

长达3年研发,2000年9月,第一缕竹短纤维诞生,但大家却高兴不起来,因该纤维虽外形与棉纤维差不多,也可以此生产纺织品,但其强度远不如后者,且不能水洗只能干洗,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这与毛才清“生产出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产品”目标距离甚远。为解决问题,他又一头扎进技术攻关。

又过了4年,攻克了17道关键技术,比丝绸还要柔软、可任意水洗的竹纤维产品终于走下生产线。让人惊喜的是,据专业机构检测:采用纯物理方法提取的100%竹纤维特有丝绒感、回弹性、韧性及耐磨性,吸湿、放湿、透气性居各大纺织纤维之首,特有元素“竹醌”24小时内可杀死94.5%大肠杆菌,具抗臭、防螨、防虫功效;且对人体伤害最大的200-400nm波段紫外线透过率几乎为零。由此竹纤维成为继传统纺织业棉、麻、丝、毛之后的第五大可降解天然纺织元素,毛竹从一个数百亿的传统产业走进了数万亿的纺织产业。

谈竹庄蜚声海外,业务订单应接不暇。生产力成了首要问题,但毛才清没有组建大规模加工厂,而是以核心技术开发新产品,将不具优势的纯加工环节外包给当地120多家生产企业,企业自身则完善质检系统,严把供货质量关。

如今越来越多安吉企业加入该领域,通过发展高科技可循环竹产业,安吉县以不到2%的国内竹资源,创造出了占全国20%竹业总产值。而毛才清的经济账是,用于建筑脚手架的竹子每吨仅160元,而竹纤维每吨价格60万元。也就是说,竹纤维科技使一支竹子实现了3000倍的利润增长。


竹纤维的国计民生


毛才清意识到,一缕缕竹纤维看似微不足道,却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毛才清说,我国用占世界总量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总量22%的人口。粮食的供应是一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棉生长在田地间,竹生长在崇山峻岭上,发展竹纤维,解决百姓“穿”的问题,就可以把棉田腾出来种粮食。

我国纺织业发展迅速,合成纤维用量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5%,合成纤维年产量占全球32%,合成纤维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加工而制得的纤维。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多年来石油价格屡被刷新,能源危机是亟待解决的头号问题。竹纤维原料竹子一般生长期只需3-5年,竹纤维用于纺织能减少能源消耗,该产业完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

“以竹代棉、以竹胜棉”,毛才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竹纤维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直至将中国打造成一个竹纤维的低碳“王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