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临空城”打造“零空城”

2013-9-5 16:1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讯 (记者 任翀 杨群)白天,一栋栋写字楼里是白领们忙碌的身影;夜晚,璀璨的霓虹灯下是四面八方前来休闲娱乐的消费者这样的画面不久后将成为大虹桥地区的新风景。长宁区虹桥临空园区昨天向媒体介绍,随着园区 ...


本报讯 (记者 任翀 杨群)白天,一栋栋写字楼里是白领们忙碌的身影;夜晚,璀璨的霓虹灯下是四面八方前来休闲娱乐的消费者这样的画面不久后将成为大虹桥地区的新风景。长宁区虹桥临空园区昨天向媒体介绍,随着园区内商居办功能配比由过去的7%:16%:77%调整为11%:22%:67%,“临空城”将成为实实在在的“零空城”,从而成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一个崭新的城市综合体。


作为毗邻虹桥机场的老牌总部园区,5平方公里的虹桥临空园区吸引了800多家企业总部,“十一五”期间每平方公里产出的综合税收达到15.6亿元,在上海各个产业园区中名列前茅。而其他园区遇到的乘车难、用餐难等问题,虹桥临空园区也解决得较为顺利:“自行车+短驳公交车”破解了“最后一公里”难题,“企业自设的食堂+商业配套设施里的餐厅”避免了“就餐难”的尴尬。还有堪称上海数一数二的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是园区内企业员工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可即使这样,虹桥临空园区还是坚决调整了商居办的功能配比。这是为什么?


虹桥临空办主任朱平解释,因为园区面对的是新的发展背景: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只有5分钟车程的园区,不仅是长宁区的名片,更是上海的名片;园区不仅是落户企业的家园,更是四海来宾的落脚点,是面向长三角、面向世界的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园区仍将发展还仅仅停留在吸引企业落户、满足企业员工需求上,还难以体现出上海的 “大气”。更何况,分析部分产业园区晚上的“空城”现象,可以发现那是因为原有的商居设施过于单一既没有本地“居民”来消费,也没有足够有吸引力的商业载体。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于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虹桥临空园区提出了“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丰富城市内涵”的新目标,将原先的商务功能拓展为商居办融合发展的城市综合体功能,以打造低碳绿色的商贸新城、名企集聚的总部高地,以及集“总部园区、活力城区、和谐社区”于一体的虹桥新门户。根据规划,虹桥临空园区将在“十二五”期间再建192万平方米产业楼宇吸引企业总部聚集,同时也促成大批商业及文化休闲配套设施落地,填满办公楼宇之外的“空白”。


刚刚在园区奠基的建滔商业广场是“虹桥第五大道”的启动标志,也是虹桥临空园区从产业园向城市功能综合体转型的标志。和纽约第五大道一样,虹桥第五大道不仅将提供常见的商业零售、休闲娱乐功能,还将融入文化观演、艺术展示等城市功能。另一方面,适合跨国公司总部中高层管理人员居住的公寓式酒店也将在园区崛起,“这不仅是为企业服务,也是为所有来上海的客人服务。”随着临空园区商居功能的完善,上海西大门的商务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虹桥临空园区还将发挥“绿色名片”的引领作用,成为一座洋溢着绿色气息的商贸新城。结合长宁区大力推动低碳城区建设的目标,园区的新项目、新建筑将全面引入低碳技术,并推动一批具有示范性、标准化的低碳建筑和零碳建筑建设,使得“零空城”不仅拥有璀璨的灯光,更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