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如何建立世界宜居城市欧中携手向前走

2013-9-5 15: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 评论: 0

摘要: 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眼前看到的是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耳边回响着悠扬婉转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步履清扬,令人遐想。 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奥匈帝国都城,并没有因历史上战争的频发和现如今城市的发展而褪 ...
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眼前看到的是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耳边回响着悠扬婉转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步履清扬,令人遐想。

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奥匈帝国都城,并没有因历史上战争的频发和现如今城市的发展而褪去华丽的外衣。在这里,感受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同时,一样可以发现现代城市发展的足迹,古老与现代的交汇融合显得那么和谐与自然。那份工作的休闲与生活的宁静,是到过维也纳的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原因。

在今年5月,在全球著名咨询机构美世公布的“2010年全球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中,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维也纳只是欧洲宜居城市的一个缩影。除此以外,瑞士的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占据了“全球宜居城市”第二和第三的位置;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和慕尼黑则分别位列第六位和并列第七位。从总体上看,欧洲宜居城市的综合指数远高于其他地区。

实际上,欧洲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念,其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和方式也被业内称为“欧洲模式”。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提出,“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是人类应享有的权利”。人们为了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城市理应为人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

1933年由奥地利、比利时、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欧洲各国建筑师组成的“现代建筑国际会议”,通过了《雅典宪章》,该宪章提出都市应具备四个机能:居住、休闲、工作和交通。此四要素至今仍影响全世界的居住规划工作者或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甚至各国都市计划与建筑相关法令皆蕴含着此精神,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的纲领性文件。

正如法国著名国际建筑设计师、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马丁罗班所说,“城市的出现,就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愉快”。

尽管宜居城市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对国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国内关于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目前仍处于起步的阶段。

“东部太堵,西部太苦”,在中国,宜居城市的建设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已经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东部大城市,却日益受人口集中、设施落后、交通拥堵的困扰;而土地资源丰富的西部却因经济落后、气候恶劣难以吸引人口积聚。

“千城一面”的现象折射出,中国的城市领导者和规划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只是单纯地彼此模仿和复制。

为此,今年上海世博会也将主题定位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试图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城市发展道路。而在欧洲,不管城市规模的大与小,都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其各具特色的建设经验,值得国内城市借鉴。

欧洲模式提醒我们,“住有所居”不是宜居城市的惟一标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副所长张险峰认为,“宜居更要宜业”。借鉴欧洲经验,在规划宜居城市时,不仅要对城市景观和居住环境进行完善,更要找准适合这个城市发展的产业定位。

此外,“宜居城市的概念还应包括‘城市安全’,既包括经济安全,也包括社会安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

欧洲的城市改造模式将如何调整以适用于中国城市?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宜居城市建设投融资计划有哪些?欧式“造城之路”能否为我所用?如何在城市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减少对能源、资源的耗费,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今年10月30-31日,的“欧洲和中国战略合作与发展论坛”,将为世人一一揭晓答案。对于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来说,论坛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届时,预计将有超过200位欧中重点城市市长同台对话,欧中双方将携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宜居城市”,论坛主办方、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