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桥梁建筑学—2009首届“城建杯”桥梁设计竞赛揭晓
桥梁是人类工程文明的重要代表,是城市公共景观中不可忽视的焦点。今天的桥梁设计应当通过交通规划、建筑学、工程技术、公共美学等多学科间的手法交叉来进行,从而获得在城市或大地尺度上的良好桥梁形象。这不再仅仅是结构工程师的职责,建筑师在桥梁设计中更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2009年10月,在上海市建筑学会的牵头协助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力主办了第一届“城建杯”桥梁设计竞赛。这一尝试的目的在于激发桥梁设计中的新思维,探索提高新兴桥梁设计水准的方向,从而促进国内桥梁建筑学和城市公共美学的发展。竞赛鼓励桥梁造型在技术与美学上的统一,希望参赛者以原创性的结构选型作为造型出发点,通过富有创意的设计手法来获得最合理、最优化、最美观的桥梁形式。
本届竞赛以2009年10月15日的主题讲座为开始,面向全国建筑、美术类高校的学生和各类设计公司征集作品,至12月下旬竞赛截止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近30件。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吴之光教授领衔组建了竞赛评审专家组,其人员还包括: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大桥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周良;副总建筑师、建筑分院院长朱邦范、副总工程师陆元春、彭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副院长黄建平、李玉华、建筑系主任王海松与副主任何小青。2010年元月6日,竞赛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完成了评奖工作,经专家组认真审议,判定竞赛一等奖空缺,另评选出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与佳作奖9项。
2009“城建杯”桥梁设计竞赛作为国内的第一次起步,开拓了高校师生与业内设计师的视野,鼓励了在桥梁设计方面的创新精神,为桥梁建筑学和城市公共美学的领域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功,本次竞赛的成果也将编为《“城建杯”桥梁设计竞赛2009专册》出版。主办方与协办方今后每年均将举办一届“城建杯”桥梁设计竞赛,将其保留为一项国内知名的传统竞赛。 附:2009年“城建杯”桥梁设计竞赛评选结果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 《未来之音》——朱煜霖、苏圣亮、林虎、许健坤、金嘉晟(上海大学) 《弦-桥》——何梦溪、邵巧丽、陈佳颖、赵雪莲、梁骁(上海大学)
三等奖 《城市桥舞动姿态》——李婕、陈治宇(上海大学) 《Fishbone》——滕腾、张圣侃、蒋玮娇、张平兮、胡娴(上海大学) 《龙腾大桥》——刘利(清华大学) 《天鹅桥》—— 李婕、陈治宇(上海大学)
佳作奖 《扭转的乐趣》——何梦溪、邵巧丽、陈佳颖、赵雪莲、梁骁(上海大学) 《波纹实验》——朱煜霖、苏圣亮、林虎、许健坤、金嘉晟(上海大学) 《纽带》——曹斌、王润栋、王辰君、刘裕辰、沈卓珺(上海大学) 《韵-海之弦》——刘裕辰(上海大学) 《脉搏》——丁铭铭、倪江涛、李卫、张小沛、侍海山(上海大学) 《桥之韵》——邢昕、程冠华(同济大学) 《The Sample of Urban》——李新欣、房棋翔(哈尔滨工业大学) 《X-Bridge》——朱丽莎(上海大学) 《流动》——上海翰章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