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生态家:“垃圾”造房子雨水冲刷马桶
命名可谓原汁原味。“沪上”代表着这个项目立足上海本土,专为上海的地理、气候条件量身打造,项目由现代设计集团承担总承包商,联手同济大学、上海建科院等共同打造。比同类建筑节能60%以上,让“生态”二字名至实归,而“家”则代表着设计团队将给观众带来 的感觉,是“生态技术”优化下的“屋里厢”生活的自在温馨和舒适。
“聪明”感受得到。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范一飞建筑师向记者介绍,根据流体力学“嵌”在整座建筑之中的“生态核”,将对四面八方的风进行“优化组合”,并通过植物过滤净化系统,使得四季室内空气保持畅通清新;“生态核”顶部设计开合屋面,在加强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增大室内采光效果。屋顶安装的“追光百叶”可以跟随太阳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转变角度,一方面起到遮阳作用,另一方面反射环境光,提高室内照度;在室内光线达不到照明标准时,窗帘百叶会自动调整,同时室内灯光会自动亮起,而其动力则来源于太阳能薄膜光伏发电板、静音垂直风力发电机等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旧砖砌筑的“呼吸墙”的先进设计,为建筑墙面穿上一层“空气流动”内衣,可以降低墙面的辐射温度,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材料竟源于“垃圾”。这也是“生态家”最奇妙所在。立面乃至楼梯踏面铺砌的砖,竟是上海旧城改造时拖走的石库门砖头,这也是范一飞和他的伙伴们从上海市中心街巷的工地“淘”来的。内部的大量用砖不是用“长江口淤积细沙”生产的淤泥空心砖;就是用工厂废料“蒸压粉煤灰”制造的砖头;石膏板也同样是用工业废料制作的脱硫石膏板。此外,木制的屋面其实是用竹子压制而成,“竹子生长周期短,容易取材,可以避免木材资源的耗费”。“聪明屋”的阳台制作也采取了“工厂预制、整体吊装”的方式,以把建造污染降到最低。“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实现生态技术以及本土文化价值信息的双重传导,促使人们重视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环境。”范一飞说。
策展方案也将围绕“聪明屋”的设计展开。策展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同济大学建筑系老师姚栋告诉记者,在“沪上·生态家”里,将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板块,通过图片、影片、还有特殊互动方式,为观众进行“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最前沿的生态技术的科普和体验。按照计划,届时还将有能炒1000多种拿手菜的“炒菜机器人”,能测尿酸的“健康马桶”、“乳腺癌家庭监测”等轮番上阵,让观众亲身感受未来人居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