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竞超 摄(资料图片)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近日在省委常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时提出,在资源、环境、人口等众多制约条件下,按照中央的部署,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少走弯路,必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高起点编制规划,用铁的手腕执行规划,推动产业积聚提升城市实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近七年江西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3%,增速列中部地区第一位,新增人口600万,去年江西省城市化率达到39. 8%。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30%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成长期。鉴于江西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江西省委常委理论中心组最近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江西创新学习形式,先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队前往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实地考察;接着请建设部和同济大学的专家讲课,介绍世界城市化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情况;然后组织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和研究城市发展和城镇化的问题。 江西是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省份。苏荣结合国内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和江西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的四条举措。 ——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苏荣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编制规划要立足长远,科学前瞻。苏荣举例说,长春市的规划是一个德国人在70多年前做的,直到今天城市框架还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他说,一个规划影响着城市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所以规划必须将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纳入规划,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科学规划要问计于民。苏荣说,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减少规划决策的风险,避免"长官意志"。在编制规划时,他提出要开门规划,吸收公众合理化建议,科学决策。 ——用铁的手腕执行规划。当前一些地方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苏荣告诫说,城市规划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严格执行规划作为一切项目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 规划有效实施,才能取信于民。苏荣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思想,自觉执行规划。特别要正确处理规划执行与招商引资的关系,防止片面招商引资、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发生。 ——推动产业积聚提升城市实力。苏荣说,从世界城市化发展历史看,一方面,城镇化可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另一方面,城镇化也容易拉大城乡发展差距,导致农业衰败。 苏荣举例说,在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超出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度城市化",结果是大批破产农民进入大城市,形成了城市失业群体和贫民窟,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经济衰退。 苏荣说,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4.9%,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增加的城镇人口规模相当于日本的总和,可见我国城乡人口转移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拉美和非洲部分国家的教训警示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张,而要把培育产业发展和增强城市竞争力放在首位。他说,意大利的服装名城米兰、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都是依靠特色产业,而成就了在国际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苏荣说,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相对滞后,这是江西的基本省情。像江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不能急功近利,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下大力气推进工业化,培育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同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兼顾就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 ——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公用设施不到位,结果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苏荣结合江西的情况说,去年江西城市化率已达39.8%,但全省21个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29.8%,列全国第27位;全省70个县城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1%。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率低对城市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江西要求在今年底之前,全省11个设区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必须全部建成运营,各县级市和县城也要加快建设,2010年前全部建成运营。 苏荣说,人是城市的主体,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大力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地面道路交通建设与地下管网建设;协调推进新老城区市政设施改造;结合城市绿化与环保设施建设,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记者徐金鹏 李兴文)
改革以来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双重经济转型为背景,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紧密相联;东部和西部的双重城镇化方向;城镇化的双重动力机制和双重发展模式,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农民工和市民是双重城镇化推动主体,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城镇化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城镇化超速反思:"冒进"与"虚假"并存 超速的城镇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推动并实现了大规模的城镇化。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但超速的城镇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有专家以“触目惊心”来形容大规模占地、毁地的现象。那么,我国“冒进式”城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超速”发展?用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袁纯清: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3月24日上午,陕西省长袁纯清主持召开今年第6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和实施关中地区百镇建设的有关问题,讨论并通过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会议决定建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从今年起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一亿元,用于关中地区100个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县按照比例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 海南2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30个百分点 徐匡迪: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上升到49.20%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