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生态建筑 查看内容

中英共建绿色生态城 堪比桃源意境(图)

2013-9-5 09:5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27| 评论: 0

摘要: 一栋住宅和一辆汽车,到底哪一个对环境的污染更重?来自建设部的一组数据显示: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35%以上,超过交通能耗及工业能耗,成为节能减排风暴的中心。目前,重庆市绝大多数建筑未按节能要求建造,属于 ...

一栋住宅和一辆汽车,到底哪一个对环境的污染更重?来自建设部的一组数据显示: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35%以上,超过交通能耗及工业能耗,成为节能减排风暴的中心。目前,重庆市绝大多数建筑未按节能要求建造,属于高能耗建筑,重庆的城市节能形势严峻。

3月15日,重庆建筑节能年会召开,英国精英技术局与重庆市委签署合作备忘录,“重庆可持续绿色生态城”建设提上日程(以下简称“生态城”)。

至此,“绿色生态城”还仅是停留在框架协议上的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生态城”?即将诞生的重庆“生态城”是个什么模样?需要英国提供技术支援的生态城,会不会成为普通消费者无法企及的“海市蜃楼”?

专家们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来自英国的生态环保技术必须经过重庆的地域化改造之后,方能全面普及,由此催生的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并非豪门大款才可享受。

一套传统住宅 排污量相当于一辆汽车

第三届建科展刚刚落幕,中英双方签署备忘录,将合作建设“绿色生态城”,这成为此次展会的最大成果。

尽管,备忘录只签署了一个框架性协议,究竟如何操作,还没有详细的规划,但这一起步,经历了10年的酝酿。

在市建委外经处处长周锐角的记忆中,“绿色生态城”的落地,姗姗来迟。

早在1999年,市建委就开始与英国接触,当时的初衷是,希望与英国在建筑方面进行合作,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随后,双方展开了十余场关于可持续城市建设方面的研讨会,直至2006年,双方觉得应该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实质性的合作。

2008年2月,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专门为全市建设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作了一个讲座称,目前,重庆市绝大多数建筑未按节能要求建造,属于高能耗建筑,推进低能耗建筑不仅是环境的要求,也是能源形势所迫。

此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英国正在向2016年所有新建建筑实现零排放的目标逼近。

“英国的节能环保技术在世界领先,恰好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工业化的高能耗阶段,重庆不希望重复他们的道路。”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说:作为老工业发达国家,英国首先体会到能源紧张带来的系列问题,因而在全球领先探索减少碳排放、更好的交通方式以及开发可替代性能源等。而正如许多国家和地方一样,重庆在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形势日益紧张,水、电、油都面临着很大缺口,而建筑能耗又占去总能耗的较大比重。

而重庆的特殊地形,又使得重庆处在“热岛环流”的包围中,大气污染物排出后,又重新回流到市区,不断加重市区的污染。

迫切的需求,让双方的合作步入实质性阶段。

2008年3月,搭上建筑节能的快车,重庆与英国精英技术局开始构建“绿色生态城”的蓝图。

“国际上曾探讨过:是一栋住宅还是一辆汽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严重?”吴波说,按保守预计,假设二者的污染量相同,如果重庆将建造的100万套住宅是绿色住宅,就相当于减少了100万辆汽车所带来的污染。

“同时英国也希望通过重庆生态城的示范项目,更多地对华转让环保技术。”周锐角说,重庆没有昆明在太阳能方面的优势,但两江的水资源为重庆的绿色生态城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再加上地理位置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重庆最终成为英国在中国西部选择的环保技术合作示范城市。

业主可用一块块积木 自己组装出你心爱的住宅

宛如陶渊明世外桃源中的意境:清晨推窗,清新的风迎面而来,伴随着鸟儿的啼叫声,池塘里的野鸭正悠然自得。

散落在丛林中的低矮楼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以及蔬菜,散布在斜坡、溪边、谷地,甚至梯田和峭壁上。

房间的座向最大限度地考虑采光、通风,你可以选择在西南侧建大暖房,东北面做落地的百叶窗。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阳光流泻而入。

毛细血管般布置的天花板是一种网络球顶,屋顶上的每一个镶嵌板,都是有自洁功能有弹性的乙烯外壳,这些轻如羽毛的材料,可以让建筑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规模的密封和最充足的采光。

传热管道会像网络一样铺设在地板下,冬天,地板的辐射会将温暖从脚下慢慢地浸润全身;夏天,一室凉意让你忘记重庆正处在“火炉”般的季节……

室内的照明多采用屋顶的太阳能,并以日照情况自动调节电加热时间,为住宅提供热水。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还有两个风力涡轮可以提供电力。

庭院里那些四季不同、错落有致的“生物群落”,作用可不只是美化环境。它们还肩负着净化功能。屋顶的雨水将分别进入层层植被的净化系统,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室内的洗浴用水则排放到地下水箱,过滤之后再用于冲洗马桶。

绿色生态城可能采用组装的模式,像孩子用一块块的积木堆积出一栋栋的房子,让建筑的巨型主件在工厂里完成,再运送至建筑工地后装嵌,以减低房屋建造在运输、噪音、废物及污水等方面造成的污染。

“这一住宅向人们展示的是21世纪英国绿色住宅的一种新理念。”周锐角拿出厚厚一叠去英国等地考察的资料,努力向记者描述着未来“生态城”的模样。这不是一个空想,在上海浦东、昆明世博会,这样的“生态城”已然呈现。

“生态城的概念,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通风与自然采光等生态手段,创造出一个接近自然并且舒适的人类生活与工作的空间,而不是用高科技和化学处理的手段去达到这一目的。”周锐角认为,目前,重庆所说的“生态城”,就是依托住宅小区或开发项目建成的生态节能型小区,首先以居住小区为突破口,其次向办公建筑、公共建筑领域拓展。

  龙湖、金科、庆隆……

房产巨头争抢生态城项目

大足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已经到市建委跑了好几次,他们希望第一个“绿色生态城”试点能落到其影视基地。大足的温泉也许是可以利用的一种生态资源,但目前,龙湖、金科、庆隆都在争取这块“蛋糕”,在他们看来,未来房地产市场拼的就是科技含量。但现在一切尚未定论。

“目前很多项目以及区县申报都很积极。”市建委科教处处长刘朝煜说,生态城项目将在全球领先探索减少碳排放、更好的交通方式以及开发可再生利用资源。

正在申报项目的大足龙水湖影视基地,原是一个大水库,水库里有小岛,岸边有森林、沙滩、绿地等,湖里还生长着81种野生动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化龙桥旧城改造区域,也通过采用雨水回收系统、绿色屋顶系统、节水器具等措施,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态商业社区。

“这些区域都很有条件打造成生态城。”有关人士表示: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山清水秀的地方才能建成生态城,任何地方,只要采取合理的技术和方法都能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源循环的“生态城”。

同时,旧城改造是重庆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建委表示,重庆将在旧城改造中引进英国的技术,实现建筑的节能改造。

英方在视察中,对山城的独特风貌赞叹不已,并表示可以最大限度地结合地理特征进行改造。比如房子在依山而建时,工程将改变削去斜坡的平整地盘做法,改以柱子支撑房子的底部,让原山坡及其分水岭得以保留,避免影响地下水原来渗透及流动的既有规律和路线,有助保护该区生态,减少地下水流失。

“生态城将更多地遵从自然,保留原始的痕迹。”英国领事馆工作人员陈婵说,在英国和欧洲,很多小镇都是美的化身。因此,英国有信心到2016年前,实现新建建筑“零排放”。

“这相当于规划一座几乎不排放碳的概念城市。”刘朝煜表示:要改变人们长期的习惯,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今年开始,我市还将逐步推行建筑节能75%的标准,而有超前意识的开发商会认识到节能环保是今后必须选择的道路,老百姓也会逐渐意识到绿色建筑是真正的双赢之举。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生态城不是有钱人的家宴

“重庆打造‘生态城’,将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刘朝煜介绍:具体操作是,通过联系房地产开发商,由一个或几个开发商拿出一部分土地,英国精英技术局方面提供技术合作建房。

而另一种合作方式是,一些单位自己带着开发项目,向建委申报,与精英技术局方面寻求合作。龙湖、金科、大足影视公司等都跃跃欲试。

“生态城项目的资金依然是由开发尚承担。但与绿色生态小区一样,达到接标准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的减免15%税收的优惠政策。”吴波表示。但采用英国的技术会不会增加成本,房价会不会因此增高?

“英国有些技术是需要有偿使用的,但建‘生态城’是在并不过多增加负担的前提下,改变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环境,并与自然和谐相处。”英国领事馆工作人员陈婵,对一年前的一次英国之行,仍然记忆深刻。

“位于伦敦郊区的Angel小镇,是由当地政府筹建给低收入群体的,相当于我市的经济适用房。”陈婵告诉记者:当时那里是一片旧城区,由改造建成,但是所有的建筑都达到了节能生态的要求。

在瓦片上安装雨水回收装置,墙壁的保温材料选择并不很贵的材料。此外,高档住宅会选择将回收雨水深埋在地下,然后用水泵压上来,用于日常供水,但对低收入安置房来说,雨水保留在较浅的地方,以节约造价。

“其实只要合理地设计,采用最便宜的技术,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就能实现生态绿色的目的。”陈婵还记得,英国在停车场也种植满草坪,以改变水泥地的冰冷生硬。而避免这些草坪被压死,只需要在上面加一层网罩就行了,造价并不贵。

“节能、减排、宜居将是生态城的最大亮点。”市建委有关人士表示,“生态城”的造价会高于普通建筑,但并不会高很多,可能在100万元的价格中,只占几万元这样的成本比例。而住户住进生态城小区以后不仅可以享受到舒适和品质,而且可以节约能源的消耗、空调、电费的使用等等,5年左右可收回投入的成本。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周铁军认为,即使示范项目造价极高,但其积极意义在于,将成为城市建筑的风向标,并不是所有房子都按示范模本建造,但建筑相关行业会慢慢推进房地产向生态环保迈进。

政府若要推动全民享受环保生态住宅,必然会想办法将技术地域化,做一些技术改造,使其成为能够推广的低价技术。因此,无须担忧,生态住宅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