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4800万“深圳湾观海桥工程”为何中途夭折
摘要:深圳湾大桥、深圳湾公园聚集了大量人群,位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A、B、C段桥梁工程(南、北观海桥及公安边防码头)”莫名停工自然也成为一大关注热点,日前,在市政协第二组的分组讨论上,先后担任省、市政协委员10多年、“网上议政”最早提议者李毅用自己跟踪拍摄了9个多月的一组照片反映了“深圳湾观海桥工程”莫名停工、“问责”无声事件的发展历程,放大的图片、犀利的角度、创新的提案模式,配上李毅铿锵有力的解说,立时秒杀现场媒体无数菲林,也赢得了现场委员们的满堂叫好声和掌声,现场的居民听说此事后哀叹:“建成这样,又不合法。改址重新设计建设,这个过程要枉花多少纳税人的钱啊?” 回放:美好憧憬 中途夭折 深圳湾大桥、深圳湾公园聚集了大量人群,位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A、B、C段桥梁工程(南、北观海桥及公安边防码头)”莫名停工自然也成为一大关注热点。去年初,委员李毅端起镜头关注此工程本源于一种普通市民的美好梦想:“在那里建一座观海桥,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开始,我怀着一种期待,计划用镜头记录深圳又一个美好工程的建设过程,可拍了几个月,发现工程突然停工了,心里充满了疑问。”李毅的照片清晰展示了,工程从停工后还有几个工人守候,到撤材料、撤走所有工人,一直到留下一片杂乱的工地。 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的李毅先在网上询问,发现与他一样关注此事的网友众多,大家交换信息后,发现事件疑窦重重:“作为施工单位的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曾对外公布信息:此工程于2011年12月5日开工,于2012年12月4日竣工”。可李毅的照片证明,工程早在2012年8月便一片沉寂,“中间一定出了什么岔子,难道是资金不足?”李毅和网友们做了各种猜想。 很快,在一些媒体的关注下,建设单位做出回应:“由于深圳湾大桥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为严禁施工区域。该工程桥址需要重新调整,目前正在重新设计,并完善相关用海手续。” 工期一年 承诺12月竣工 记者了解到,2012年5月份,已经有市民开始关注深圳湾公园观海桥工程进展缓慢的问题。这名市民在网上发布一组“五一”假期照片,照片里几十根基桩横七竖八地立在海面上,周围空无一人,当时市民已担心此一工程受某种影响停工了。
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看到距离深圳湾大桥不远处左右两侧有两排水泥基桩,周围没有人在施工。粗略计算,基桩共计约七八十根,每根高低不平,看上去杂乱无章,与优美的深圳湾格格不入。记者采访了几名市民,他们都表示不知道那些基桩是用来干什么的,甚至还以为是建设深圳湾大桥时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 记者在现场工地的工程概况表上看到,该工程开工时间是2011年12月5日,竣工时间是2012年12月4日,工期一年,工程造价4799.24万元,计划在海面上建设两座观海桥和一座码头,而责任单位是市建筑工务署。 记者了解到,计划建设的两座观海桥,将从岸边深入海面250米,完工后的栈桥只高出海面一米左右,在伸向海中央的平台会竖起一座观景塔,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角度。 在附近负责路面施工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边的那座观海桥基桩三个月前就完工了,南边那座桥也停工一个多月了,现场看起来基桩还没打完。 质疑:既然不合法 又何必当初 对问题追究一向态度严谨的李毅查询得知:“原来,这个解释的背后,是这项工程施工违反了国家的《公路法》,据其第四十七条规定:在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二百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一百米范围内,以及在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在前款范围内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的,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有关的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措施。” 而深圳湾大桥则是“目前国内最宽、标准最高的双向6车道跨海公路大桥”,自然是重点保护对象。 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自然要依法办事。虽然美丽的憧憬化为泡影,但李毅和网友们随之进入了另一个层面的探讨:“既然国家法律在先,这项观海桥工程规划设计在后,为何规划设计会出现违法之举这样低级别的错误,而且还在工程开工半年多才发现问题,造成巨大损失。” 李毅曾在停工后仍在继续跟踪拍摄此工程,现场的居民听说此事后哀叹:“建成这样,又不合法。改址重新设计建设,这个过程要枉花多少纳税人的钱啊?” 调查:新方案拟定 挪到200米外 昨天下午,记者赶往此工程施工现场,现场无数巨大的水泥柱矗立在深圳湾大桥旁海里,醒目而怪异,一片杂乱。 随后,记者拨通了施工方——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工程信息表上的手机,接电话的吴先生一头雾水地告诉记者,他早在2010年10月(即工程正式开工前一年)就离开公司了。而信息公开表格上还公布了他的手机,他本人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记者又联系工程建设单位——深圳市土地投资开发中心,此中心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下属单位。该中心一位黄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程并没有“烂尾”,只是因为“深圳湾大桥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为严禁施工区域”的规定,才停工进行重新优化,他说:“新的优化方案已经基本完成,最快今年3月底可能重新动工,顺利的话到年底基本可以完工。与之前方案不同的是,在新的方案里,休闲带还是在同样的海域,只是把项目挪到200米范围外。” 深思:“问责板子” 打在了哪里 曾因建设“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景观工程项目”,获得“广东省风景园林样板工程金银奖”的深圳市土地投资开发中心,为何会出现工程建设之初的“致命伤”?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昨晚,记者几经辗转又联系上了此工程的设计单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千茜表示,其中缘由她也不清楚,具体情况要问项目组,随后挂断了电话。之后记者多次致电一直未有人接听。 “问责”不能空设,“板子”打在了哪里? 面对的一系列调查,市政协委员李毅强调:“这么大的重点工程,总造价4799.24万元,怎么能出现如此重大的纰漏?而且建设了大半年才停工,造成重大损失,这个责任谁来负?‘问责制度’不能空设,更不能‘问责’的板子高高举起,最后却无声落下,应向公众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