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财政投入 推进垃圾减量
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粪便被运往农村,堆肥发酵后还田利用,这是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废弃物循环链。但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这一循环的链条逐渐断裂了,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日趋复杂,混合收集的垃圾逐渐遭到农户的拒绝;而化肥的推广,加之农村劳动力外流后对减轻农业劳动负荷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速了原有模式的退化。 客观地说,要根本改变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流向是困难的,填埋处置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绝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基本方式。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四: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目前,全国已建设有生活垃圾填埋场560余座,但其中基本上没有环保措施或仅采取部分环保措施的接近80%。根据规划,“十一五”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60%,在未来三四年内,新建或改造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任务相当艰巨。应该说,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技术是成熟的,实现规划目标的核心是建设资金的落实,无论是城市公共财政直接安排还是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关键在于城市领导能否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放到与其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相同的高度来认识。 对接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农村地区应予一定的补偿。农村地区在为城市环境卫生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同时,还额外承担了环境成本、生态成本和健康成本,给予一定的补偿是应该的,至于补偿的方式和内容则可以从实际出发。 推动生活垃圾多种处置方式的应用。填埋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处置方式,这既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联系,也与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水平有关。填埋毕竟需要占用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进一步集中,这对东部地区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带来的压力会逐步增大。因此,近年来,堆肥和焚烧技术受到关注。目前,由于垃圾成分的变化,生化处理后形成的堆肥还很难直接进入农用肥料市场,但作为城市绿化的介质肥则是一个有效的循环利用,问题在于政策要扶持。焚烧处置无疑是垃圾减量化效果最明显的,其热能转换还可发电利用,问题在于焚烧系统和环保处理设施设备的国产化率要提高。 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人们通常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导致垃圾的增加,这是一个误区。我国现阶段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了资源滥用和过度的物质消耗。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粗放性和过度物质化。因此,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全社会参与的源头减量。对此,各地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了不少努力,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餐厨垃圾分流专项管理等等,但收效并不明显。欣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已在征求意见,希望由此导致的制度性变革能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寻找到一条根本性的解决途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