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建筑专业的教育难辞其咎
摘要: “我68岁了,还总是充满梦想。”面对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300多名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教授说,“科学家要探索未知知识,工程专家要创造未有事物,他们往往都是梦想家。”他强调,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博士生 ...
“我68岁了,还总是充满梦想。”面对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300多名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教授说,“科学家要探索未知知识,工程专家要创造未有事物,他们往往都是梦想家。”他强调,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一定要有创新,“创新是一种梦想,没有这种梦想就少了一种动力。” 吕院士带病出席了近日在东南大学举行的全国土木建筑学科类博士生学术论坛,做完主题报告后,他主动和博士生们谈起了创新。“要有创新,不努力读书是不行的,如果只局限于本领域的知识,其他方面都不懂也不行。” “没有动力,就不可能有创新。”吕志涛说,但以赚钱为动力不可能有创新。他希望老师们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但让他遗憾的是,有些博士生仅满足于论文通过。 很多人有同样的感觉:在中国,走到哪个大城市,建筑都大同小异,没有差异和特色。对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认为,大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土木建筑专业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城市的千篇一律关系很大。”王建国认为,强调地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应该成为大学培养建筑人才的重要方向。“城市的特色首先要实现其地域性。”很多学生在学校的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大多数学生也有着自己对于建筑风格的追求,“但学生们一走进社会就变了样”。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