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志辉访谈
摘要: 63岁的李志辉,是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建筑师、宁夏建筑师分会会长等职。翻开有着近50年历史的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不同时期的作品汇编,可看到由李 ...
63岁的李志辉,是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建筑师、宁夏建筑师分会会长等职。翻开有着近50年历史的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不同时期的作品汇编,可看到由李志辉总主持设计的数以百计的作品,仅在省内获奖的设计作品就有8个项目获奖。 和李志辉的交谈是从建筑及景观的考察开始的。那天从早到晚,在汽车上、在工地间、在景观前我们的谈话信息量极大。因为是推心置腹地谈“建筑人生”,自然话题就纵横了许多,才得知在成功的李志辉总背后,也并非一帆风顺,虽没有大起大落般的人生坎坷,但他献身祖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事业40多年的心路,确有许多令业内外人士感怀,值得一代青年建筑师学习的地方。 李志辉1965年大学毕业,自愿向组织递交决心书要求到西部最艰苦的地方干一番事业。当时无论家人如何劝阻,他自己决心很大。记得刚上火车时心很热,尽管火车经过内蒙时,已可见到一片片黄沙,有些荒凉,但他心头仍没有什么退却的感觉。宁夏院是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组建的,他来时院内已有近300人,虽院内的技术氛围不错,但很难有象样的项目。不仅如此,那时银川的景象正如顺口溜所言“一条街,两座楼,一个警察管两头”。这两座楼一是银川饭店、一是东风浴池。银川经济落后,致使搞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们很困惑,遇到项目要规模没规模,要标准没标准。李总说,记得刚开始搞设计都是简单得不得了的项目,如能做一个2000~3000平方米的工程已算大项目了,其功能十分简单:一层办公、二层宿舍、三层是综合性功能,然后就考虑开门开窗,装楼梯。如此低水平的项目设计才做了一年多,全国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李总这批大学生只能听号召去了宁夏农村,在乡下他成为有知识但要接受再教育的新型“农民”,根本没有时间去再遐想建筑。但李总眼睛一亮微笑地告诉我,虽那个年代没有书,但他存一些书,其中竟有《建筑学报》的创刊号,这些建筑书籍陪伴他渡过了这段不平常的岁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革”加上动乱使中国建筑事业在20世纪60~70年代停滞了近20年,而李总这批建筑志士正是在这个时期靠自身修养,不断研读,在摸索中前行的。 歌德说过“建筑是一种凝固的音乐”。的确,在李总的引领和介绍下,细细品读宁夏建筑会发现它不仅是一种凝固的音乐,它更应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有广泛分布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多元化的造型艺术,其可贵之处它以师法自然为指导原则,以表现自然意趣为目标,可自成一派。 李志辉总建筑师正是这样描述他自己的成长及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品的发展轨迹的。李总一直认为,宁夏建筑有其自己固有的特征,这是它的特质所在,在西域、在黄河边建房子是北京、上海、天津所无法模拟的。2005年下半年《建筑创作》杂志要全文刊登李总的“回族建筑”一文,这是他几十年创作研读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他说,他来宁夏40多年,从一开始就“着迷”回族建筑,从不间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调研、去分析。他说:一个风格的形成,不是哪个建筑英才个人能够做到的,更不可能靠一幢典型建筑就可完成的,而需要长期的人为与自然的文化感染及提升。他以贺兰山为例,介绍了在宁夏回族建设的汉化特点:贺兰山,人们把它称之为骏马,因为回汉历史始终在一起,不管从文字、语言、文化等方面,其习俗都有汉化的感染。因此,宁夏的清真大寺是汉化的建筑风格。如果再以记在石头上的史书贺兰山岩画为例,更可感到岩画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从它一开始诞生就紧密地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交织在一起,镶嵌在贺兰山的岩画,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艺术宝藏,那是凿刻在山峦峭壁上的一幅幅多民族文化的灵光,它恰恰是绚丽多彩的贺兰山文化的写照,因此,回族建筑以它为根基,以它为底蕴。李总虽是天津藉并成长的建筑师,但他已成为宁夏建筑师,宁夏是他的第二故乡及创作的源泉。 与李总交流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不仅是这一代建筑师不屈不挠的奋争及献身精神,更有作为建筑师特有的精神品德及社会责任感。 其一,在李总介绍的作品面前,可看出他的细部设计与前瞻性是很特殊的。20世纪70年代初,李总开始做综合性医院建筑设计,为了这个项目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因为在当时的银川,一个1.6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医院工程是个多么难得的项目呀!为了摸清并提高当时尚不完善的医院设计标准,他请教了许多到银川工作的天津医疗专家,仔细地学习各科医疗设备的基本知识,从而在当时普遍低标准的情况下,增加了必要的设计内容,使设计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当时,李总很年青,他说: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医院作好,在国家标准尚未达到之前,靠细部设计,体现建筑师的前瞻性使项目使用多年能满足功能且不轻易落后。该项目后来不仅深得银川医务界好评,还获得宁夏优秀建筑设计奖。而李总多次以该医院设计为实例出席全国医院建筑设计学术会议,他还撰写论文“医院建筑门诊人流组织”在1980年的《建筑学报》上发表,再次得到建筑业内的认可。 其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不仅创作自如,个性也得到张扬。记得在我们驱车赴西夏王陵的路上,他问我是否来过此地,我说五年前来过一次,不过当时太匆忙。他问我们发现现在与过去的变化在哪里?可能是共同关心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观的缘故,我惊讶地发现在广漠的西夏王陵区域周边,已种植上许多宛如欧洲园林的草地及树木,虽增加了绿意,但让人看上去极不舒服,有某种“建设性破坏”之嫌!我们的观点极其一致地撞击在一起了。现在谈文物保护,谈保护性的建设,其重要原因就是不要人为地干预并设定一个个不符合地域特征的目标。在西域的大漠上形成的西夏国、特别是西夏王陵,历史上也缺水,现在的遗址步道两边修上如此宽阔的草地能与荒漠的历史景观协调吗?大家都知道,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赖以存在的社会与环境,对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与过程所作的总结,一个好的建筑师要勇于站出来为社会讲话,要使自己成为沟通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公众、建筑与社会的重要环节。李总讲到,对于全国不少文物保护单位他都发现了有损历史遗迹真实的“新”做法,他总是愿意站出来做建筑批评的。听着李总的一席话,我十分敬佩他的批评意识,是一种建筑师修养铸成的社会责任感,使他的种种见地才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而体现着一种敏锐目光下的发现。 其三,作为成熟的建筑师,他追求的仍是要不断创新,不止地求索。在参观考察中,我们还特别来到由一批宁夏艺术家规划设计的称为“艾克斯星谷”的新派建筑群参观,我们一行人并非都对这时尚的建筑形式、建筑用材及创作手法所动,但李总却看得很认真。他说,在建筑艺术表现上,这些青年艺术家是有创意的,有它们的新鲜点。传统建筑文化是古人给的,是否尊重传统是一个如何对待自身的问题,是一个对待自己的生命与血液的问题,可面对时代发展及新需求,在建筑艺术求索上应该与时俱进。 与李志辉总建筑师交谈是件愉快的事,与李志辉总建筑师一同品读宁夏建筑更增长了不少新体会,我以为所有这些感觉算是一种初步体验,所有这些文字也算是一份学习感悟吧!因为,宁夏建筑的内涵很深,因为,讲述李志辉总建筑师的建筑故事才刚刚开始。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