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悉尼印象:建筑也有靡靡之音

2013-9-4 19: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35| 评论: 0

摘要: 悉尼片段 Sydeny Miscellanea 因为工作关系,我到悉尼与著名的COX设计公司合作,在那里工作居住了两个多月。因为是工程合作所以工作很紧张,只有在节假日和每天晚上到市区里转转,再用睡前的时间把感受记录下 ...
悉尼片段 Sydeny Miscellanea 因为工作关系,我到悉尼与著名的COX设计公司合作,在那里工作居住了两个多月。因为是工程合作所以工作很紧张,只有在节假日和每天晚上到市区里转转,再用睡前的时间把感受记录下来,下面这些零零散散的就是当时的杂记,只是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   到悉尼 经过13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怀着惴惴的心情到了悉尼。 到了澳洲,对于澳洲人的办事效率是真正理解了。从降落到出站,用了一个多小时。凭心而言,澳洲的出关手续应该是最简单的。 我们住在离华人街不远的地方,大概有两三个街区,一个叫THE OAKS的service department。一室一厅,带有开放式厨房和卫生间,家具里硬的都是白色的,软的都是红色的,房间在一个街角上,有一个三角的阳台,里面电视、音响、DVD俱全,后悔的是我们都没有带些光碟来。之后我们又在壁柜里找到了熨衣板和洗衣机,下午房东带我们去买菜,晚上就自己开伙了。 CBD酒吧 刚到悉尼,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困意全无,晚上就和COX事务所的刘焰去酒吧了,那个酒吧叫做CBD。 酒吧并不大,中间是岛型吧台,围坐一圈人,四面是零星的一些桌子和酒台。它坐落在一个街角上,两边都有窗户,入口在街区的角上,干干净净的。我们刚到的时候里面人很多,但是多是四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西装,喝几杯啤酒,聊着天,几个女孩坐在远处的酒台上。再晚一点,这些人就走了,再来的就是穿着便装的男人和女人了,点的大多是烈性酒。 我们要的是RED WINE,味道非常的好,听着背景里的JAZZ,很惬意。要了CHEESE佐酒,许多种,夹着饼干,很好吃,味道浓浓的,只是有一种是羊奶做成的,很膻的,别有风味,恐怕几天之内不会再碰了。 在这里,许多人都有去酒吧的习惯,通常在下班以后,时间不长,基本每个酒吧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我们常去的是一个建筑师比较集中的酒吧,常常会碰到曾经与我们公司合作过的建筑师。 100年的古迹 上了一天班,天已经黑了,刘焰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我很喜欢的。“ 出了办公楼的门向右转,沿着街,右转左转的,一会儿到了一个古典建筑前面,暗暗的颜色,悉尼人喜欢的两个拱券的窗户,五层的样子,还有一个钟楼,天太黑看不清楚。进了门之后就是一个当中的楼梯,分开两边到二层,样子很古典。从楼梯下面绕过去,是一个大厅,一百米长、四十米宽的样子,玻璃顶子像是后加的,但是天花非常漂亮,白色底子上面是手绘的描金图案。我正在赞叹漂亮的时候,刘焰说他不是带我看这个,跟他走。从大厅中间下楼梯到地下室,全是酒吧,没有停留,一直向一个墙角走去,模模糊糊看到前面是一个大铁栅栏门,一直走进去,是一间小屋子,四壁都是石头,地面是玻璃砖的,墙边是一个大沟,可以看见沟里是一个水管,水管那边的墙上是一个很大的电视屏幕,在放着什么节目,刘焰说就是这里了。 仔细看了看电视,原来讲的是这个建筑的历史。这个建筑是19世纪的作品,1882年由建筑师James Barnet设计,当时是一个邮局,现在有一部分也是邮局,但是大部分改为了高档的时装店和餐厅酒吧了,并且和旁边的一个五星级宾馆连在一起,但是这里的名字还叫GPO,general post office。前几年改造了,面前大沟里的水管就是当年的古迹。在旁边是一个实际管道的实物断面,并标明了详细的尺寸。在悉尼,稍微有几十年历史的物件就成为古迹了,澳大利亚成立联邦的时间就是1900年,今天才103年历史。想到我第一次去巴黎的时候感慨,人家把祖先的东西都留下来了,人们可以看到父亲、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在做什么,做了什么,而我们中国人在城市改造时都在拆,我们拆父亲这辈的,父亲拆祖父的,祖父拆曾祖父的,难怪世界上的人都管我们叫“拆哪”,我们确实是在拆呢。看到澳洲的建筑感觉更是这样了。 darling harbour的夜晚和水景 darling harbour由来是个海港的仓库区,后来改建成为一个步行者的游乐公园。Harbour是英语中海湾的意思,bay在英文中也是海湾,但是在英文中两者是有区别的。bay只是一个小的有凹进来形状的海,而harbour是有河流流进大海的比较大的海湾。现在darling harbour周围都是游乐场所、商店和餐厅,这里也是我对悉尼的第一印象。在我来悉尼的两个小时后,吃完中午饭,因为离我们住的公寓很近,就去那里看了一下,上班的第一天中午,又和COX公司的joe一起到那里吃的午餐。 今天下班后,回到公寓,从阳台上看到街上一群一群的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都向darling harbour走去,以为会有什么活动,加上前两次都没有怎么仔细看,就也下楼去向darling harbour走去。 夜晚的darling harbour比白天的更美丽,岸边大厦灯火通明,公园里人们在欢乐着。公园中的水景设计的非常别致,虽然上空就是好几道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可是因为潺潺的水声把汽车的噪音全部掩盖掉了。 我们也在寻找着那些年轻人的去向,原来那里有disco舞厅,年轻人是来蹦迪的。后来听说这个舞厅是亚洲和澳洲最大的disco,里面有7个舞厅,放着不同的音乐。 darling harbour边上的悉尼展览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悉尼水族馆等等建筑都是COX公司的作品。 红灯与汽车 在澳洲圆汽车梦是非常简单的,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辆二手汽车,沃尔沃,七成新,才600澳元。但是悉尼的停车费用非常贵,在我工作的地方是2澳元一个小时,停车指示牌标为2P,越接近市中心越贵,在悉尼歌剧院附近已经标为8P了。 澳洲人开车起步很快,我坐jenny的汽车去悉尼2000年奥运会的游泳馆参观,一路上她车子开得飞快,别看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人胖胖的,可是开起汽车来冲劲十足,像我这样已经开惯了快车的人都有点不习惯。她开一辆两门的本田,起步很快,引擎转速能达到五千转,走车时也达到三千五百转以上。 悉尼的街道很密,红绿灯也很多,汽车和行人的灯是分开的,指示行人的红灯亮时嗒嗒地不紧不慢地响,一旦变成绿灯就变成急促的响声,催着人们向前赶。等灯的人们一般都会很规矩,等着灯变绿了再走,但是也有许多人看见两边没有汽车就快步走过去,后边的人看见没事,就会一起跟着过去,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有从众心理,坏事大家一起干就不觉得不好了。 繁华的唐人街 白天在城里瞎转,已经成为我们的乐趣了,就像寻宝一样地在这里寻找各个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居然在悉尼看见了亨利·摩尔和卡尔德尔的雕塑,我们都兴奋不已。另外悉尼有不少精彩的现代建筑,各个时期都有代表作,许多都是我们在上学时耳熟能详的作品。 悉尼的rocks街区是悉尼的发祥地,现在已经改造成为一个旅游的场所,老的建筑重新装修改造,变成酒吧、餐厅、画廊和旅游纪念品商店,很像上海的新天地,其中不乏精彩之作。但是旅游品商店大多数是日本人开的,到处写着日语,换钱的地方也有日语汉字写的“两替”,很不爽。晚上我们想看看这里的气氛如何,看看旅游的人们是怎样度过他们的夜晚的,结果发现这里的餐厅虽然非常不错,有法国风味、意大利风味、西班牙风味,但是顾客很少,冷冷清清的,只好向回走。 于是我们向唐人街的方向走去,一拐弯,便看见了唐人街的牌坊。唐人街的中心街道叫“德信”街,英文是dixon st.,入口的牌楼上写着“通德履信”。让我们吃惊的是天气虽然晚了,这里居然是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每个餐厅前面的空场上都摆满了桌子,坐得满满的,绝大多数是洋人,而且一个个筷子用得像模像样的。早就有人告诉我这里的“鬼佬”有很多人都爱吃中国菜,据说点菜比很多中国人还熟练,看到这么多的外国人,验证了他们不是晚上不愿意出来,而是他们晚上不愿意工作,如果有人愿意为他服务,他们是非常愿意出来享受的。以前到欧洲去,到了晚上,一般的城市都是冷冷清清的,尤其是在德国,导游总是说欧洲人晚上愿意在家里待着,没有什么夜生活,看来原因是缺少中国人,如果有中国人在那里开几个餐厅一定也是熙熙攘攘的。 随时来的雨和干净的风 悉尼在海边,太阳在北,影子在南,云是飞快地飘动的,像电影里的特技。早晨醒来,太阳从右手升起,一会儿跑到头顶,晚上又从左手边下去了,感觉怪怪的,总以为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 在海边湿度很大,这几天总是下雨,更怪的是,云比雨跑得还快,云都到头顶上了雨还没下来,等云跑开了,雨点却劈里啪啦地砸下来了,而太阳却在一边哈哈地笑着,亮着眼睛似乎想立刻就把你的衣服晒干了。 这就是悉尼的雨,随时来随时走。 悉尼似乎也刮风,因为我明明知道空气在动,可是没有见到有尘土飘动,没有杂物在天上飞舞,于是我不敢判断这就是风? 有一天,当我们正在音乐学院屋顶上的花园拍照片时,看见远处悉尼海湾上空的云彩雾蒙蒙的,像是在下雨,而且正向我们的方向飞来,仿佛闻到了雨的味道,我们赶紧向远处的亭子跑去,刚到亭子里,豆大的雨点就下来了。 在悉尼city部分的建筑沿主要街道都有雨罩,但是并不连续,下雨时躲躲还是可以的,但是想沿着连廊走却是妄想。悉尼还有另一种街道,在GOERGE 大街和YOUNG大街两侧都是繁华的商业,商铺占满了整个街区的地上4、5层,和地下2层。因为是在下雨时经过,便进入商场逛逛。晚上商场里面的店铺已经打烊了,但是橱窗都是开着的,灯光明亮。沿台阶下到地下,通道很宽阔,我们一边看一边向住所的方向走去,原本以为到了街区就要上来,结果发现街区下面全是连接着的,等到我们上来时,发现离住处只有一个街区了,算算我们在地下走了将近2公里多。 澳洲可以赌博 在悉尼就有一个非常豪华的赌场,因为是COX公司的作品,所以就要去看一看。赌场离我们住的地方非常近,走路20分钟便到。在darling harbour边上,叫star city。建筑很华丽,一层是一个大厅,随便只要是成年人就可以进入,巨大无比,几乎是半个足球场的面积,里边摆满老虎机和扑克牌台子、轮盘赌等赌具,二层是比较高级的casino,据说要50万澳元才可以进去,里面是什么样子因为我没有50万所以没有看到。再往上面是餐厅、会议厅,最顶层是宾馆客房。建筑的外观是层层叠叠楼梯和流水,煞是热闹。单看建筑的细节,就会感到花钱不少,据说一米长的室外的金属和玻璃的扶手就价值一个25寸彩电的价格。COX公司的人说,业主建到后面也感到财力有限,有些不重要的地方就简化了。 大厅的内部装修是美国人设计的,带有拉斯韦加斯风格,华丽而又艳俗。 歌剧院 没有悉尼歌剧院就没有悉尼。这是我看见她后的第一个想法。 我的意思不是说歌剧院比悉尼建的还早,而是说如果没有悉尼歌剧院,人们不会像现在这样记住悉尼这个本来除了海湾之外没有什么特色的城市。悉尼歌剧院带给悉尼太多的财富了,像巴黎圣母院、铁塔、卢浮宫一样,歌剧院是悉尼的象征,甚至是整个澳洲不多的几个象征之一。 可以说,这是我见过的惟一的一个建筑师还健在,就能够成为城市象征、国家象征、乃至一个大陆象征的建筑物。她对这块土地的文化经济价值提升的贡献是没有任何建筑可以比拟的。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环形码头顶端,深入港湾的小半岛上,三面临海。这个建筑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侯就已经熟知了,无论从哪个方向望去,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美丽。悉尼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耗时14年,耗资1.2亿美元,其中历经种种磨难,种种欢喜和恩怨,建成后,她给无数人带来了欢乐,而她的建筑师丹麦人John Utzon,自从在建造过程中无奈地离开悉尼后,再也没有回来过。2003年,他因此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在悉尼的时间里,我曾经多次去看歌剧院,从远处、从近处、从外面、从里面、从高处、从海上、在白天、在傍晚、在夜里、在凌晨,当我看着轮船从她前面驶过、看着云彩从她上面飘过、看着落日从她身上撤去最后的余辉、看着她里面的灯光渐渐亮起,坐在植物园里,隔着海湾,看她美丽的倒影在海中颤动,看她背后的大桥慢慢和夜色融在一起…… 悉尼歌剧院是我到了悉尼第一个就去拜访的建筑,也是最后一个晚上,我向这个城市告别的建筑,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歌剧院边上坐到深夜,坐到街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告诉她,为了这个美丽的建筑,为了这个美丽的城市,我一定还会回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