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已达4988亿美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批中国企业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在跨国经营中发展壮大,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形象,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主要是配合对外援助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79年至1990年为起步阶段,累计完成营业额64亿美元,其中1990年完成营业额16亿美元;1991至1999年是稳步上升阶段,年完成营业额由1991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85亿美元;2000年国家下发了鼓励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文件,对外承包工程从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31%和27%,上亿美元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快速攀升,从2000年的9个增至2008年的195个,同期最大项目金额从5亿美元上升至73亿美元。截至2009年6月底,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498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52亿美元。 (一)经营领域、地域和方式不断拓展。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工程项目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房建、修路等单纯土建工程。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逐步涉及到交通、建筑、电力、石化、冶金、煤炭、通讯、航天、地质勘探、航道疏浚、油气管道、港口设施等各个行业,资金技术密集的电力、冶金、石化、轨道交通和电信等领域已占到业务量的一半以上;投资地域也扩展到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南亚、中东和非洲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地区),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恢复中东、拓展欧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与此同时,对外工程承包的经营方式,也逐步向总承包、项目管理承包、交钥匙工程等方式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和对外援助的结合日益紧密,相互促进,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企业承揽大型承包项目的能力增强。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面向全球开展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实践和磨练,我国一批门类齐全,施工能力强,专业水平较高,项目管理和项目运作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他们通过实施对外承包工程吸收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国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成长壮大为中国的跨国公司。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境外承揽了许多大型总承包和交钥匙工程项目,档次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1989年,我国仅有3家企业进入世界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到2007年增加到51家,其中13家跻身百强。2008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分别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42、252和292名。 (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带动了大量国产设备、材料、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促进了国内建筑、制造、运输、金融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了国内就业。同时,一大批关系东道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集中体现了我国企业的实力和水平,受到当地和国际的普遍赞誉,密切了我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建总公司在欧洲公司难以满足项目工期要求的情况下,按期保质完成了阿尔及利亚松树俱乐部喜来登五星级酒店项目,保证了第35届非统首脑会议如期举行,受到阿政府及与会各国首脑的高度赞誉。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对多哥、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贝宁的糖厂实施租赁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东道国创造税收2000多万美元、就业80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