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建筑规划失衡引发今夏京城极端天气
简介:8月30日消息:专家建议尽量减少硬化路面、加大楼群间距、开辟“城市风道”可减少极端天气发生概率 今年夏季,京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昨天,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继7月10日,2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 ...
8月30日消息:专家建议尽量减少硬化路面、加大楼群间距、开辟“城市风道”可减少极端天气发生概率 今年夏季,京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昨天,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继7月10日,2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暴雨袭击京城后,8月27日,55年来最暴烈的“尘卷风”又造成了朝阳区某工地屋倒多人受伤的灾祸,而短时局地大暴雨也在今夏屡屡侵袭京城。气象专家介绍,今夏频频发生的局地极端天气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城市建设中,应把应对极端天气考虑得更充分一些。 今夏的极端天气呈现四大特点。据气象专家介绍,第一大特点是时间短。7月10日的大暴雨在城区仅持续了不到3小时,而8月27日的“尘卷风”发生时间估计也只在20分钟左右。其二,突发性强。来去匆匆是极端天气的最大特点,今夏的极端天气让大家防不胜防。其三,局地性强、范围小。7月10日的大暴雨中,在北京160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暴雨集中在了不到100平方公里,西北部降雨达到了100毫米左右,而南部仅湿地皮。8月27日的“尘卷风”其影响范围更是仅为数百平方米。第四大特点是今夏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大。7月10日的大暴雨虽只是短短的3小时,但造成了全市大堵车,而罕见的“尘卷风”更是造成了多人受伤,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极端天气虽然是由冷空气强弱、对流等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气象专家介绍,研究表明,局地暴雨和大风都与城市小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中大面积的水泥和柏油路面直接导致了“热岛效应”的产生,气象部门观测表明,夏季,水泥和柏油路面的温度能达到80℃左右,而相同地段的绿地中仅为40℃上下。温度的高低变化则直接带动了各种能量关系的变化,简言之,也就是增加了城市局地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据气象专家介绍,今夏局地暴雨和大风的发生与城市建设有着一定的联系。今年几次出现的“牛背雨”就与此密切相关,当水泥、柏油路面上的温度到80℃左右时,其就对造成降雨的水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会出现路东暴雨如注、路西地皮将湿的现象。另外,“狭管效应”也是城市建设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有“狭管效应”作怪,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可以达到十二级以上,这是“台风级”。所以,今夏有许多广告牌遇风倒下就不足为怪了。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更多地考虑消除局地极端天气现象的方法。气象专家介绍,大面积植树种草、尽量减少硬化地面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好方法,而对付“狭管效应”则要合理地对高层建筑进行布局,并有意识地加大建筑间的间距,给风“自由”。在大的方面,气象专家建议,在城市中应该规划出“城市风道”,它不仅能起到扩散大量城市污染物的作用,而且对城市的小气候能起到不小的影响作用,从而减少城市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