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第四届高校大赛实战导师点评:街角咖啡店(组图)

2013-1-11 15:4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8| 评论: 0

摘要: 中国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经济上或多或少的带动了室内设计行业的硬性需求,在刚刚落幕的 亨特窗饰China-Designer第四届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 中,指定命题之“街角咖啡店”更是激起了各高校学生的设计激情,但餐饮空 ...

中国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经济上或多或少的带动了室内设计行业的硬性需求,在刚刚落幕的亨特窗饰China-Designer第四届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中,指定命题之“街角咖啡店”更是激起了各高校学生的设计激情,但餐饮空间的设计和普通的室内设计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设计是一种沟通,尤其在餐饮空间里,它是消费者与品牌间沟通的唯一桥梁,怎样把这座桥搭好,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方向。

不同空间的考量因素

陈轩明: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对空间环境的利用、空间的功能性开拓及满足客户功能需求,风格与客户喜好结合,还要有有效的成本控制。

何根祥:首先我们会配合品牌问客户和自己,总结出为什么要做这设计,设计希望达成什么目的,我们会从品牌DNA和设计最终目标及客户潜在需求上出发,提炼设计概念,最终通过视觉化表现出来。

龚小刚:我认为所谓成功案例应该是低、中、高三个层面。低者:让委托人满意,拿得到设计任务做(商业层面);中者:委托人和大众消费者都满意(社会大众层面);高者:除了上述人群之外,让有更高要求的人亦满意,口碑相传,成为时尚热点,成为永恒的空间,让现在的业主、未来的某几任业主以及客人永远都记得这里,永远的保留下去。

朱平 :很简单,卖得掉就是成功。所谓艺术市场化,这个行业的基本准则。

吴为:衡量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作品能否满足业主的经营需求,二是从设计角度来说,作品是否有其独特的个性,也就是看设计能不能吸引人,打动人。

罗思敏: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作品,应尽可能得到各行各业不同声音,甚至普罗大众的认同,同时它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最好能给观看者产生美好的印象或留下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设计所用的材料应符合环保、低耗能的要求,而成为“绿色”作品。

餐饮,独特的空间需求

陈轩明:餐饮空间设计更着重感知方面的部分,与眼、耳、鼻和触觉各方面有更大的因素关系;与其他空间设计如办公室比较,餐饮设计除整体及厨房布局外,在功能方面的考虑会比较少,所以在材料的搭配,质感的处理,颜色的调和,灯具及容乃家私的选择,都要特别下些功夫。

何根祥:设计是一种沟通,是消费者与品牌间沟通的一座桥梁,只有很好的满足了品牌的价值观及客户的潜在需求才是较好的设计,无论餐饮空间还是其它商业空间都一样,只是餐饮空间更注重色彩光影带来的味觉感观和特定的实用性。

龚小刚:餐饮空间与其它室内空间的区别在于,当消费者走到空间的入口处,乃至看到所属建筑的那一刻起,你不用细读招牌,就会知道在这个环境里,主人(餐厅的老板、请客的一方)款待你的食物是什么,就知道消费的档次,人均消费会是多少等等。

朱平:餐饮空间的特殊之处在于厨房空间和消费空间的合理计算。相就其他室内设计,其需要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美感,而是一个严密计算后的工作流程。否则再华丽的艺术空间,管理混乱还是留不住新老顾客。所以一个较成功的餐饮项目要考虑的因素首先是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并同业主方管理流程进行合理化动线设计(业主方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则需要实地考察并建议性提供动线模式)。其次是销售心理分析,谁来消费?特点是什么?销售价位点在哪个层面?再者是品牌战略的定位,然后才是艺术装饰投入比较分析。室内设计是最后才需要考虑的。

吴为:餐饮空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率较高的消费场所,聚会、宴请、约会这些社交娱乐活动都会安排在餐厅中进行。相对于其他的功能空间,餐饮空间更能为人们营造出风格多样的休闲场所。当前人们对餐饮环境的要求已不仅是物质上的,它的精神功能也上升为主要的要求。总体而言,对空间的功能、该空间的餐饮类型、文化氛围的表达以及业主的投资状况等综合因素考量较多。

罗思敏:对于餐饮空间设计,应着重在相应饮食文化在设计上的一致和体现,能表达饮食文化的特色。若是设计能有明确的风格或特色,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消费(当然要排除餐厅经营上的因素,因为相对而言餐厅管理和出品往往比设计更关键)。所谓明确的设计风格,即是清晰的主题之下,围绕这一风格很多细节和设置都要严谨而灵活地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个因素在餐厅设计中需要更多考量。

选择新人的方向

基本的职业操守是前提

罗思敏:选择一个学生或新人做为培养对象,我首先看重的是他们的应变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基本职业操守。可以的话,先观察新人在公司试用期间的表现,在比较了解新人的特长之后,再根据其特长来培养他们。对于创意、想法,还是实战经验,我认为所谓创意和想法都是要用在实际项目上才有意义,因此实战经验总是可贵的,公司也总是希望新人一来的时候立刻就能成为设计师的得力助手,因此相对而言,实战经验是大多数公司选人的偏好。

性格和心态是关键

陈轩明:我更看重性格,还有新人对自己的要求。新人要比较勤快,善于学习,特别是对自己有要求。我认为新人对自己的要求更能让他迅速成长,而且让他能更好地做好设计工作,也能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

吴为:我更看重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对待工作是否有踏实的心态。对于每一件具体的工作,学生或者新人往往不能独当一面,只能从执行性的工作开始干起。这样的工作往往是枯燥的、重复性的、没那么有趣的,所以仅工作几个月便选择跳槽的情况屡见不鲜。但从长久来看,这种频繁的跳槽不会让自身能力在某个领域得到充分的积累,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其实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寻可塑性的创意者

朱平:我更注重创意和想法。按常理大多设计公司会优先考虑实战和经验,因为好用,上手快,能给公司即刻创造效益。但是既然是学生或者新人,何来实战经验一说?重要的是其所保持的跳跃性思维所发挥出来的闪光点,至于实战经验,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由拥有该能力的老牌设计师“传帮带”即可。我们只需要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创意者。

何根祥:创意、想法和人品,因为创意、想法以及好的人品是无价的,实战和经验可以慢慢培养。

因材施教的培养方针

龚小刚:我认为,创意和实战不分伯仲,我们公司在培养新人方面因人而异。我看好年轻人,一定会出现徐铮式的人物,也一定会出现李安式的人物。基因很重要,有的人做方案快,说明他心里有数,空间感好式样清晰,那就建议他多做方案设计,有的人严谨、较真儿、较劲儿,那就建议他做好施工图。还有的人,生活浪漫、小资、外在的“形”永远都时尚,那就做陈设多一些。

本新闻共[5]页 1 2 3 4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