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涛回复网友热议“金堂奖”
近日,网友热议“金堂奖·中国室内设计年度评选”,新浪家居记者为此采访了“金堂奖”发起人、D+B博览会策展人、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董事长谢海涛(新浪微博:谢海涛ht )。 问:近日网友热议“金堂奖”,你怎样评价这一现象? 谢海涛:当岁末各类室内设计评选谢幕后被迅速遗忘之际,“金堂奖”却受到网友的普遍关注和热议,这本身就是其最大的成功。“金堂奖”三年发展历程详见(链接http://www.china-designer.com/news2/Get/zhanhuixx/161753938.htm)。指责也是一种关爱,当然,有操作性的理性意见更具价值。 问:网友对“金堂奖”评审仅凭照片图纸、没有实地考察作品提出质疑,你怎样评价? 谢海涛:世界各国的室内设计评奖都还是评图,“金堂奖”也不例外。照片图纸有局限性,但可以反映项目的绝大部分信息,并非不能代表作品水平,业主对项目的招投标评审也是评图。评图当然存在缺陷,比如可能漏评照片效果逊色的好作品。实地考察能一定程度弥补单纯评图的不足,但需要庞大的经费和人力条件,也不适合私宅等项目类型,坦率的讲目前操作上还不具备条件。 问:怎样理解“金堂奖”提出的公平、公开、公正? 谢海涛:“公平”指同等条件,比如全部都评图就是同等条件;“公开”指用互联网公开投票过程与结果;“公正”指在“公平”和“公开”前提下的一种相对结果。为什么是相对 结果?因为作品由人评出,尽管众多评委和公众的参与会令结果尽量逼近客观,但人的判断难免有偏见。 问:有网友提出“金堂奖”被利益绑架,你怎样评价? 谢海涛:“金堂奖”是公益评选,不向设计师收取任何一分钱,也不接受任何冠名赞助,三年来所有参评设计师鉴证了这一承诺。伴随“金堂奖”影响力的扩大,不断有心怀叵测的人打着组委会的名义向设计师收取费用,我们为此开通了电话、网络等各种投诉通道,望广大设计师谨防上当受骗,与我们联手揭露打击不法之徒的卑鄙伎俩。 问:有网友说“金堂奖”提出中国设计与世界同步是一场身披商业外衣的做秀,你怎样评价? 谢海涛:2012年“金堂奖”盛典与具有室内设计“联合国”之称的IFI五十年庆典在广州国际设计周同步举办,史无前例的以中国为主场,让全球几十个国家设计界领袖人物领略了中国年度优秀作品和年度人物机构的风采,举办了多场“金堂奖”获奖作品国际研讨会,作品中展露出设计师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书写中国情境的自信,透视出对本土材料和人居生活的潜心研究,折射出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当代解读。我们以能做出这样的“秀”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将组织部分获奖设计师参加2013年在荷兰举办的“世界室内设计师大会”,继续“秀”下去。当然,做这样的“秀”需要大量资金,举办颁奖典礼、组织全国参会、邀请国际嘉宾、媒介传播投放等项投入多达上千万元……“金堂奖”披上这件“商业外衣”没有向设计师收取一分钱,靠的是多家举办机构的投入,靠的是全程赞助企业的支持,靠的是“D+B博览会”数百家企业的参展,靠的是“公益评选+商业展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在《“金堂奖”三年发展历程》文章中有详细说明。 问:有网友说各地设计师来广州参加盛典不为学习、交流、共进,变质为拿奖杯、博露脸、想尽办法获取最大利益,你怎样评价? 谢海涛::获得“金堂奖”年度优秀作品的设计师是三百多人,能够登上讲坛的只有几十人,而全国四十多个城市来参会的设计师达万余人。在12月7-9日三天、五万平米展馆中,各种交流活动多达几十场,场场人气爆棚,六百多家参展企业的展位上人头攒动,展会结束后无锡、成都、重庆、南昌等城市又在当地举办交流研讨会——这些数字充分反映出各地设计师学习、交流、共进的巨大热情,用事实回答了网友的问题。 问:各界对于“金堂奖”对全国设计师的动员组织能力表示惊讶,你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谢海涛:我在《“金堂奖”三年发展历程》文章中有详细说明。概括起来有五点:1、“金堂奖”设计创造价值的主题和为“百万设计师呐喊、向千万业主传播”的使命有感召 力。2、三年来走遍全国五十多个城市的辛勤工作有成效。3、各地设计师带头人和china-designer全国三十多个城市的地方网站发挥了巨大的组织作用。4、广州国际设计周搭建了很好的会展平台,有吸引设计师前来的内容。5、哈尔滨、大连、武汉、青岛、广州……“金堂奖”三年来推动各个城市设计师自发成立联盟组织,让设计师以全新的方式掌握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命运,令各地设计师的组织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变,推动设计产业形成以各城市为核心单元、全国一盘棋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其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奖项。 问:作为发起人,你对“金堂奖”寄予怎样的期望? 谢海涛:我在今年获奖作品集卷首语《从设计创造价值到空间眷恋指数》文章中提出来“金堂奖”要推动三件事:倡导“设计创造价值”的设计观,提出“空间眷恋指数”的作品评价标准,以提升用户空间体验为目标、创建对实践有切实指导意义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设计观、评价标准和方法论的形成是设计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需要百万设计师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也是我对“金堂奖”的期望。 问:有网友提出“金堂奖”会不会有一天自己将自己湮灭,你最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谢海涛:如果为百万设计师呐喊、向千万业主传播的使命已经完成,如果创建室内设计理论体系的目标已经实现,如果全国设计师学习交流、参与支持“金堂奖”的热情湮灭,如果大家对于颁奖典礼视频故障、奖杯年号失误的宽容湮灭,如果“金堂奖”已经完美到听不见有操作性的理性意见、甚至连指责都听不见的时候……“金堂奖”湮灭的那一天也就来临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缺陷才有发展,做事才能进步。最后祝愿所有的朋友们和“金堂奖”新年进步,宽容快乐每一天! (责任编辑:Nina)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