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信奉拿来主义?还是坚持立足本土?(实战)

2012-8-20 11: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7| 评论: 0

摘要: 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国内设计师 马永新 :“设计无国界”让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进到国内来,给国内的设计界注入新鲜血液,让国内的设计师得到参考和提高。与此同时,就出现了一大批人,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国内设计师

马永新:“设计无国界”让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进到国内来,给国内的设计界注入新鲜血液,让国内的设计师得到参考和提高。与此同时,就出现了一大批人,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味地崇尚国外设计,觉得给自己的公建戴上一个“洋”帽子,就能代表国际水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设计欧式风格、美式风格,但是大家可曾想过我们有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中式风格呢?。其实,我们国内也有很多大师的作品被世界认可,也有很多大师为国外的城市设计公建。我们应当给国内设计师更多的机会去创作、实战。做得多,想得多,提高得就快,就能做出更好的作品,国内整体的设计水平才能提高。现在我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客户在我的推荐下都选择做中式风格。国内的新材料研发、生产正日趋完善,我们应该支持“中国制造”。

重扬中国风,从“娃娃”入手!

王燕妮: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竞相高价请国外设计师做各类大型公建的设计,但是深化设计其实是国内设计机构完成的,这一模式会影响国内设计机构的成长,使得对洋设计产生依赖,阻碍国内设计人才的成长。要逐渐摆脱这种困境,首先,我们必须熟悉外来与本土的技术和材料,其次,让学生大胆的在设计中尝试交叉运用,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如何将外来与本土的技术、材料相结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及材料,体会其独特的空间表现效果,从而愿意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实战能教会学生将课本转化为实际设计,厚重的积累能帮学生很快转化为专业人才。这样有利于中国风格被认可,提升中国风设计竞争力。

重拾传统文化,寻找设计源泉

丁鹏:随着白话文的普及,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再也没有多少学生研习经典了。内地设计师向港台看齐,港台设计师向欧美看齐,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自我。这也是中国设计很难在国际设计舞台上一展风采的原因。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拾传统,在文化中找到设计灵感的源泉。

与此同时,我觉得进入外资公司工作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我国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积累和行业深度,国内设计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大多是教育反哺教育,学生毕业后任教于各高校,没有任何实践和工程背景,因此,到外企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和严谨的设计培训是很有益处的。

方路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引进了相当多的国外先进思想和生产技术,理所当然也会引起很多人的盲目崇拜。设计师走出国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无可厚非,我不否认国外设计师们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对我们的冲击,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认为国外的月亮就是比国内的圆。“民族的即世界的”,了解国内同样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多年的设计经历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民族传统的东西不但越来越让本土设计师所热宠,也得到很多世界设计大师们的重视与青睐。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一份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施工工艺的精髓。同时,这也需要我们的材料商、媒体等各界人士,共同来打造和推广。

方路沙:按世间任何事情一分为二的法则,竞相高价请国外设计师做各类大型公建的设计,但是深化设计其实都是国内设计机构完成的的利弊也显而易见。何为利?那就是在参与深化设计中可以与国外的大师们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可以更直接更直观了解大师们的概念、想法与运作过程。弊即是,我们的设计师与国外设计师在得到与付出中完全不能划等号。国外设计师在给你一个概念就能名利双收的情况下,国内设计师也许还在极繁重的深化设计中默默耕耘。

(责任编辑:四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