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选择不同的设计之路,传承同样的传统文化

2012-8-17 11: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76| 评论: 0

摘要: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彭玥 :“灯下黑”是一种人们常见的意识缺陷,就是认为别人的总是比自己的好。不光是学生,我们老师也非常欣赏外国的优秀作品。我觉得学生们主动去学习这是非常好的,应该支持,但同 ...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彭玥:“灯下黑”是一种人们常见的意识缺陷,就是认为别人的总是比自己的好。不光是学生,我们老师也非常欣赏外国的优秀作品。我觉得学生们主动去学习这是非常好的,应该支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很精彩的,它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挖掘。这也要求我们授课者可以把传统艺术课程设计得更趣味一些,让学生有兴趣去注意和提炼身边的东西,找到设计的灵感。通常我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多去了解中国人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往往好的设计概念就隐身于这些知识中。

孙华锋:其实一个好的设计师就是一个“杂家”,通过对设计外的关注、吸纳,才能为创意提供良好的储备。基于社会过快的发展,国民素养的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的差异,导致国外、国内对同一个案例怀有不同看法,大家更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就像不同的业主也有不同的诉求,这无可厚非。关键是设计师要对这些风格有扎实的掌握,娴熟的运用,决不可照猫画虎。

向春芳: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建筑及装饰中倡导的天人合一,现在越来越被证明是科学的,合理的,环保的。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只有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感到自豪,才会发自内心的去研究,去继承,去发扬。

吴锐:设计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设计师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眼界,提高美术修养,人文底蕴,才能给你带来无尽的创意源泉。有意识的吸取一些外来文化中好的理念,融入本土文化,外观上结合本土的审美特点对其进行变化,这样更容易取得效果。

马威:设计是一门综合类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成熟的设计师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沟通技巧,只有掌握了我们的本土文化,才能将借鉴来的一些好的设计理念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做出更多更好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设计。

一般来说,“形”,指的是外壳(房子的不同房型);“神”,讲的是内核(业主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形神高度统一的设计作品,就是我们设计师通过业主传达给设计师,他所对生活需求以及对他房子的要求,加上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亮点完美结合的组成,誉之为神形兼备,完成一个新的设计作品。

兼容并包,重放异彩

杨宏波:由于国内外的“国情、民情”不一样,外国人欣赏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国内,相反中国的设计师到外国去或许也容易水土不服。设计师主动学习是第一位的,判断性思维是设计的重要组成。但好在艺术是不分国界的,艺术上的不同点稍作调整也是可以兼容并包、重放异彩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有冲击,也有相融。通过将差异艺术化夸张,或找到相似点通过某一媒介更好的结合,则可以是产生创新的两个大载体。当然这前提则是要求我们能游刃有余地掌握中西两种文化。

跨越教育和企业间的鸿沟

王云龙 :目前,各大城市竞相高价聘请国外建筑师做大型公建设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确实有历史,有特点,有一批出色的设计师。第二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导致国内没有扶持出来一批自己的出色的设计师。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病是使本国的优秀设计师无法有一个成长的舞台和契机,陷入一个在竞争中处于低位的恶性循环。

在这样一个对本国优秀传统不自信的时代,很多的传统建筑装饰施工工艺及材料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其实有相当多的工艺及材料十分符合当今社会提出的绿色环保理念,而且是值得去开发利用的。这一点已经有很多设计师做出了论证,比如台湾建筑设计师谢英俊的乡土建筑。要提高学生对于这些的认知,我们可以:在课程及写生中更多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知识,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优秀建筑工艺与材料的兴趣;在各大设计比赛中,引导大家认识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及材料。

此外,在学生阶段有必要进行规范的标准化教学,但是这个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做法可以有:加强与较规范设计公司的校企合作;二是在课程中加强施工图设计规范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对感兴趣或者擅长的同学可以加强施工图设计规范性的培养。

我认为,设计思想的产生,来源于设计师所把握的理论认识、专业素养,风格和个性的形成则取决于设计师开拓性的创新精神以及个人的实践经历、经验积累,而这种能力的迸发是无规律的,也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书本和课堂来传授的,必须要在设计实战中经过长期的浸润和磨练才能建立起来。中国的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有一个不小的鸿沟,要缩小这个鸿沟,就必须从各方面加强对于实战型人才的培养。

国外设计师的水土不服

李哲:目前很多国外的大牌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在国内出现水土不服的,原因可能有一下三个:首先,是中国目前受众的整体水平的问题,受众在我们设计行业里是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其中包括了中国大众审美的问题。第二,就中国一些项目,含有长官意识,或者说领导意识,有时候设计师只是迎合领导的意愿去完成作品。第三,是国外人士对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不了解。然而,他们水土不服,我们就有机会了吗?实际上我们还有非常多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境内的设计师也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抱着天灾乐祸的心态。

(责任编辑:四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