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地标领跑 新建筑受宠(组图)
广州日报创刊60周年社庆第二炮——“广州名楼60栋”大型评选活动自7月23日进入投票阶段以来,仅仅一周时间便有极为可观的投票量。被视为广州各时代地标的多座名楼进入领先行列,而一些新楼受热捧的程度,更是让人深深感知广州人对城市近年来巨大变化的认同和自豪。 从目前的投票情况来看,被视为广州古代、近代、当代几个时期的地标性建筑——镇海楼、中山纪念堂、白天鹅宾馆、中信大厦都位列票选的前几位,陈家祠、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大元帅府旧址、农讲所、光孝寺、石室大教堂等也都挤入了第一集团。而承载老广州记忆的一些名楼也有不俗表现,如东山百货大楼、执信中学、爱群大厦、粤海关大楼等。名人故居中鲁迅故居表现抢眼,革命旧址中农讲所、黄埔军校和大元帅府领跑。本报印务中心在文化类建筑中也获高票。 读者们对近十年来广州的新晋“名楼”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广州塔、科学中心、省博新馆、广州大剧院、琶洲会展中心、白云新机场、“西塔”等都获得高票。 本次投票将持续到8月13日,读者可以登录http://60.dayoo.com进入专题页面进行投票。参与投票的热心读者还有机会免费获赠半年的《广州日报》,甚至赢取终极大奖——1.8L广本锋范小轿车!最终会是哪60座名楼入选,哪座名楼又会成为其中的“楼外楼”,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革命旧址化为城市记忆 说到广州的名楼,绕不开革命旧址。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保留了大量和一系列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活动有关的建筑,成为城市中重要的风景线。 大元帅府: 具内政外交职能的政权机关 大元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图片) 移走了正对大门的江船码头,经过了周边环境整治的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如今已是江边的一大看点。旧址位于纺织路东沙街18号,原为广东士敏土(水泥)厂,现存长3.85米、宽0.94米、厚0.13米,上刻“广东士敏土厂”的花岗石门额仍是旧物。大院内有坐南朝北的前后两幢3层楼房,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以广东士敏土厂为大元帅府,领导护法运动。1923年2月,孙中山第3次在广东建立政权。3月1日他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仍在广东士敏土厂设立大元帅府。 大元帅府旧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这里在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纪念馆的专家指出:大元帅大本营是具有内政外交职能的政权机关。大本营虽然是在战乱时期产生的特殊的、不完备的政府,却在内政外交上实践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主张。1923年在广州铺开的国民党改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确立;1924年5月,在苏联与中共的帮助和直接参与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都是在此进行的。 广东咨议局: 见证不少大时刻和大人物 说起广州的革命旧址,其实并不单单只是庄重、肃穆和深沉。很多旧址单从建筑角度讲,都称得上杰作,极富观赏性。比如位于中山三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处的广东咨议局旧址,建于1909年,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建筑坐北向南,门前是石砌荷池和拱桥,春夏之际荷叶斑驳。 同样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这座旧址在中国的革命史上,见证了太多大时刻和大人物——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11月9日,广东各界代表在咨议局集会,庄严宣布广东脱离清政府独立,成立都督府。后改为非常国会;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10月至1927年1月,这里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毛泽东在这里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和主办《政治周报》……现在主楼内部仍按照旧貌复原布置,游走其中,仿若穿越时空。 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是又一个例子。几经沧桑,原有建筑改变很大,现仅存2.6万平方米。当年的许多青年人,就在这个小岛上,攻读军事理论和技术,谈论国际国内大事,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农讲所: 最具代表性的农运纪念地 农讲所原址为番禺学宫。 农讲所坐落在广州市中山四路的路边,原址为明代建造的番禺学宫。1926年,毛泽东在此主办了第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于1953年建立,它随之成为中国农民运动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地之一。 广州起义路200号之一的广州公社旧址,是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的历史见证。起义中,当时的广州公安局被攻克,并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 此外,广州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还包括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等。它们都已经成为广州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水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