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奖国际化“腔调”震撼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化都市,是全国设计的一个制高点,每天都在上演着各式各样的设计交流活动。但“缺乏很好的沟通”依然是上海设计推广的重要因素。而金堂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打破了门别派系间的隔阂壁垒,网聚各界设计行家,形成了上海设计业界大聚首的“怪”现象。 24日的上海终于迎来了连日来的第一个艳阳天,也迎来了上海设计界各路英豪的首次“大团圆”。遥望着窗外璀璨的东方明珠,三百位知名精英设计师、媒体精英汇聚在被誉为最奢华的专属私人会所MINT活动厅中,共同分享了一场难忘的设计盛宴。开场前1小时,场内已人潮涌动,珠帘雕栏间隔出的交流区内,三五成群的“聊天组”早已沉浸在各自的话题中,聊得不亦乐乎。忙碌之余,“微博控”们还不忘时时关注着手机,进行实况转播,看看周围大家讨论的内容。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建设中心专家组组长来增祥、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立东、萧氏设计首席设计师萧爱彬、设计总监萧爱华、世尊软装集团总经理吴滨、思域室内设计董事宋毅等当地业内设计明星的到场引来到场同仁地热情关注。首次如此规模的设计活动,让到场设计师对下面的节目有了更高的期待。 领导班子集体亮相,重大举措重磅迭出 2011颁奖典礼回顾短片后,金堂奖组织机构负责人的集体亮相拉起了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即时直播的微博大屏上,一博友戏称“‘黑市老大们’终于出场了”的跟帖留言引来场上一阵哄堂大笑。自由、轻松、热情洋溢的氛围中,金堂奖组织机构负责人、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张宏毅以“细说金堂奖”的形式爆出了2012年金堂奖的重大新举措。IFI全体理事会成员组成的国际评委阵容、IFI全面深入参与2012颁奖盛典的内幕、覆盖全国30余城市的巡回推广议程、深具世界业界影响力的多项国际设计活动等重磅信息的曝光,使得现场一众设计师无不热血沸腾。“牛”“祝贺”“盛典时一定要去现场”等等,现场这些回荡在大家耳边最多的话,也是场外同仁的心声。他们纷纷在活动微博群中感喟留言,用微博语言回应现场的呼声。 打造上海设计整体品牌 “烤”问金堂奖敏感话题 随后,几段当地设计师自制的2分钟VCR开启场内外对话交流的高潮。博友“酒店照明熊建林”点评宋毅自制的视频“很感动,很给力,很专业,有文艺青年的范!”这项设计师现场视频对话节目是2012金堂奖巡回推广系列活动的新增内容,也是设计师全程参与活动组织、策划的题中之义。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如何打造上海设计整体品牌”的深刻探讨。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建设中心专家组组长来增祥、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立东为代表的一众上海设计师各抒己见,正视上海设计界在行业沟通、项目推广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寻找未来发展之路的探讨中不约而同地将视野投向了金堂奖。这也自然引发了场内外对金堂奖组织机构负责人的轮番“烤”问。有设计师现场质疑金堂奖的公平性,表示“有些好多业内朋友认为很好的作品却并未获奖”。金堂奖发起人、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董事长谢海涛表示,金堂奖的公正性是经得起考验的,但由于多种主观因素的存在和流程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我们对最终的结果总有或多或少的遗憾。“规避是难以解决问题的,所以才有2012年在评委体系、评审过程监控等方面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据了解,IFI(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董事会成员集体出任2012金堂奖估计评委,这一消息已获证实。 现场尖锐、激烈的问答讨论中,不论是质疑还是推崇、建议,设计师们在立足点上都达成了一致共识,认为金堂奖作为一个备受信赖的、负责任的设计推广品牌,也是中国设计业界的第一推手。这不仅源于2011年金堂奖盛典的成功给予业界的震撼,更是其健康、积极的运营模式和扎实创新的组织团队为业界带来的信心。 IFI“国际设计联合国”中的中国面孔 讲话中,谢海涛抛出了一个另设计师欢呼沸腾的消息:金堂奖组织机构负责人、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张宏毅被任命为IFI(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国际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也是5个核心成员中唯一的中国代表。消息一经放出,场内外贺声高涨。张宏毅表示,这是2011年参加完金堂奖盛典后IFI懂事成员对金堂奖综合评估后做出的决议,代表了国际设计界对金堂奖的高度认可和评价。他讲道,“这不仅仅是一份个人荣誉,而更多是中国设计界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相信2012金堂奖除了在国内进行声势浩大的推广活动,更会为中国设计界赢来国际声誉,提升中国设计界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个人更愿为此鞠躬尽瘁。” 现场一些企业代表也不干示弱,纷纷为设计师带来各种惊喜。西顿照明为参与者精心筹备了抽奖环节,从现场抽出的5位获奖设计师,将获得2012颁奖盛典期间免费广州之行的名额。玛缇瓷砖现场别出心裁的行为艺术也为设计师增添了不少乐趣。 活动在一篇热烈掌声中拉上帷幕,然而交流谈论的热情却未曾稍减。在微博上翻“炒”的持续升温中,金堂奖推广人员又马不停蹄踏上赶往下站的征程。 (责任编辑:四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