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业未来“环保”为首 着重天然气行业发展
2012年,雾霾天气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热议,这也让“环保”在两会期间被推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天然气作为可替代的清洁能源,随着西气东送的逐渐落实,“十二五”期间中国天然气的供应和消费均有巨大增长潜力,行业改革政策的落实将推动天然气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过去5年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保障民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去年用于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达2200多亿元,其中包括农村危房改造。今年中央对地方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会更大,主要用于促进地方完成开工任务,并促进已开工的尽快完成。至于资金的渠道则仍保持多样性,原来是地方财政拿一块,公积金盈余拿一块,中央财政补一块,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公共融资平台,通过开发银行的贷款来支持,今年主要还是通过这些渠道来满足投资需求。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来都是支持刚性需求,其中既包括没有住房的,也包括想改善住房的,同时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当前不合理需求包括投资购房和投机购房,过去主要围绕着这两个方面进行。通过这样的调控,使市场得到供求平衡。“新国五条”细则中的税收调整,目标明确,就是为了遏制投资、投机性行为。政策规定所得者付税,如果发现操作过程中出现所得者不付税的现象,就会有相应的保护购买者利益的措施。
在这个28年来最寒冷的冬天里,南方供暖——这个此前备受冷遇的话题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热议。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争议是能耗问题,但南方可能将走分散式、节能型供暖之路。
严冬再至,2012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刊发《供暖线上的“南北之争”》一文,南方供暖再度热议。人民日报甚至推出包括《记者入户测量南方究竟多冷》在内的系列调查,其官方微博的民调显示,逾八成网友支持南方供暖。 不惟媒体,孟非、姚晨等拥有千万粉丝的微博达人亦加入到声援南方供暖的阵营中。这个话题是如此炙热以至于“如何看待南方采暖”已被多家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列为2013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 在2013年初的地方两会上,南方供暖亦成了最热门词汇,上海、江西、南京、武汉等多地出现相关议案、提案。无锡的人大代表甚至认为当地冬天的湿冷气候已使许多北方人望而却步,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和引进,“集中供暖问题已成为无锡率先实现现代化征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大家对南方供暖的关注度从来没有这么高过,即便2012年两会张晓梅的提案刚提出来时也没有这么热。”多年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说。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住建部近一年时间里对这一话题的首次表态,亦是国家部委对此轮舆论风潮的唯一回应。在2012年初,主管城镇供热的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公开表态,称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事实上,南方供暖不宜效仿北方搞大规模集中亦是官方态度。在徐伟等为住建部起草的说明末尾,他特意强调一点,除余热废热利用外,不提倡在夏热冬冷地区(即有冬季采暖需求的南方地区)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为建筑集中供暖。“南方供暖是大势所趋,只是在方式上多数人不赞成大规模集中式。” 住建部的官方回应称,如果采取北方传统的全空间连续集中供暖方式,按照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面积约34亿平方米、人口约1亿人计算,每年将会增加约2600万吨标准煤的能耗,相当于目前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暖总能耗的17%、“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年节能量的20%。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约73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增加约5.2万吨,烟尘排放量将增加约1.2万吨,区域能耗也会急剧提升,加剧环境污染。 然而,只要不是简单地将南方供暖窄化为南方集中供暖,解决此问题的诸多“Yes”就会一一浮现。 “谁说只有集中供热一条路呢?美国住宅基本上没有集中供热,东欧解体后很多国家把集中供热又改回到分散供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说,南方需要供热,但由于生活方式和建筑特点、气候特点不同,最好采用分散供热的方式。 科技部早在2011年就已启动了“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住建部的官方表态亦推荐户用热泵式分体空调器、燃气壁挂炉、电采暖等分户独立供暖方式,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等局部供暖方式。
“结合迎接以分布式新能源和互联网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尝试有别于集中供采暖的‘北方模式’的南方试验,建立一套以新能源、分布式、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张晓梅在提案中写道。 不惟如此,南方供暖的能源供给也是崭新的——地热、生物质、太阳能、风能,有别于北方的“黑色”燃料。 此外,有别于“北方模式”中的政府包打天下,“南方模式”被寄望于可以“既要找市长,也要找市场”,政府以节能减排、民生福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扶持政策加以引导,主要靠市场化机制运行。目前,南京等地已有开发商在做利用地热供暖的楼盘。“这有什么不可呢?”萧评说,“可能过十年后,北方就要向南方学习了。” 只是政府部门的决策走向依然模糊。虽然住建部已有简短表态,但徐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住建部只是管理全国的供热单位,采暖事业涉及补贴、价格等等,远不是一个部委就可以解决的。 张晓梅的提案建议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层面尽快组织调研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并出台指导意见。“我认为这个问题将来一定会解决的。”这位全国政协委员自信地说,“希望有关部门及早给予回复。”
在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中,政协委员肖传江提出:“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天然气价格问题。一户人家只做饭、烧水,一天用5立方米气,以每立方米4元计算,每年仅生活用气就要7000多元,再算上冬季供暖用气,一年每户的天然气费支出最少要1.4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费用较高。希望相关部门加强价格研究,以民为本,让老百姓用得起气。”
目前,实现天然气供暖的单位基本上都在天然气管道附近。例如自治区环保厅、西藏宾馆、西藏大学,以及雪社区、拉鲁社区、八一社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