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明星馆 零碳显神奇
简介:零碳馆,是首推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人在上海滩还原了伦敦贝丁顿零能耗生态村。该馆日常所需的电,全部自给自足,太阳、风、甚至吃剩下来的饭菜,都被用来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能源,真正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伦敦零碳馆无疑是上海世博园的明星展馆。零碳馆,是首推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人在上海滩还原了伦敦贝丁顿零能耗生态村。该馆日常所需的电,全部自给自足,太阳、风、甚至吃剩下来的饭菜,都被用来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能源,真正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其实,零碳馆的真正神奇之处体现在:多元化利用太阳能,使之不仅用于发电、供暖,还与被动风能和地源热能共同带动室内通风,调节屋内的温度和湿度。屋顶的22个彩色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黄浦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 此外,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通过生物厌氧过程将生活垃圾进行降解处理,变成沼气,从而产生电能和热能;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夏可遮阳,冬可保暖。 看过零碳馆的人可能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建造成本,这决定了其能否真正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虽然低碳建筑需要增加很多节能措施,但同时也减少了很多耗能设施,例如空调,零碳馆建设成本只比普通住房高15%。事实上中国零碳房的研究早在2年前就开始进行,目前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将零碳房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推广的范围。房屋主人在零碳房上投入的资金,可以通过节约水电等方式回收,如果7到8年可以回收成本,那么零碳房就值得大规模推广。如果这一过程需要15年,那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点。如果这一过程需要20、30年以上,那么只能作为案例来研究了。 目前,正在试图把零碳房的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1500元(在标准房价的基础上),如果一切顺利,2年内中国就可能出现第一个试验性质的零碳社区。 在谈到世博园内的伦敦低碳馆等概念建筑时,很多专家都对其可推广性以及在中国的适应性提出了质疑。 贝丁顿生态村最初对可再生能源的高依赖引起过争议。此外,在自发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里有时也要依赖国家电网的接济。供水的情况也差不多,尤其在降水稀少的雨季,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再利用的冲厕用水,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系统。从国外舶来的洋建筑怎么适应中国的条件与环境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气候条件不一样,日照强度和时间也不一样,等等。这些都制约了节能建筑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在零碳建筑的推广上,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的3个性质:社会性、基础性、经济性。也就是说,它既要满足当前发展阶段里人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等等,同时也能满足资源能源的节约。基础性方面,现在楼越建越高,北京和上海都在建高楼,但它要解决一系列的基础问题才能保证建设。它的设计,它使用的材料必须满足这个要求,但是如果你只考虑了某一个方面而不注意基础细节是不行的,也是建不成的。绿色建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性。你希望做得好,希望很漂亮,可以用最节约的,但问题是,成本价格是不是能够承担得起。所以,绿色建筑的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 中国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绿色建筑既能满足和提高人民居住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又是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生活的必然要求。在低碳理念下发展绿色建筑,开发新型的绿色建材是大有可为的,应当以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