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暖通空调 查看内容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荣获“第四届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技术”

2013-5-2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73| 评论: 0

摘要: 2013年5月2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2013第四届节能中国推介活动发布仪式”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原铁道部部 ...
2013年5月2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2013第四届节能中国推介活动发布仪式”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中国节能协会顾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石秀诗;中国节能协会顾问、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中国节能协会顾问、湖北省原省委书记贾志杰;中国节能协会顾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郭树言;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王秦平;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李居昌;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司长白荣春;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王忠敏、张剑鸿、李春生、黄鸣、喻子达、郭留成、陈作涛、葛亚飞、梁毅等多位领导出席了发布仪式,并为获奖单位颁奖。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发布仪式上致辞,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做了主旨发言。
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为主的方针,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今年中国节能协会在总结前三届“节能中国”活动经验基础上,首次兼顾了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大节能概念的企业和技术。在申报材料方面,改进了参评表格的设计,完善了申报资料内容,增加节能量、减排量等数据信息,使得评审资料更加充实,针对性、专业性更强。同时,为扩大宣传力度,为获奖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宣传平台,在本届北京科博会展示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辟了节能中国展区,一方面既展示了获奖企业的风采,又宣传推广了获奖企业的管理经验、成绩和技术。
第四届节能中国推介活动以“展示节能成果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自去年11月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在行业协会、地方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到符合申报标准的各方面推荐企业246家。按照活动章程和评审办法,经活动组委会筛选,初步审核、复审,提交由各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审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最终确定 “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技术”、“节能中国优秀单位”、“节能中国优秀技术”和“节能中国优秀产品” 的获奖名单。其中,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的“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荣获“第四届节能中国十大应用技术”。
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的“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由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余热回收技术”和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超大温差供热技术”两部分组成,其关键设备包括 “余热回收专用机组”和 “吸收式换热机组”。该技术可根据热源余热形式及其供热生产工艺的不同,深度回收热源侧各种形式余热,显著提升热源的供热能力;同时通过对用户换热站的适当改造,实现热网的大温差运行和换热过程,显著提高热网的输送能力。技术主要包括了热源侧与用户侧的余热回收系统集成技术、余热回收专用机组的结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等关键环节,包含了13项专利和专有技术成果。在国内部分北方地区已有大规模示范工程建设。
该技术能够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降低热电联产供热能耗40%,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80%,实现热网驱动热力站区域供冷,缓解夏季空调用电缺口,提高管网及设备利用率。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使得吸收式换热从理论构想到工程实践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使得城市中热电厂和锅炉房里大量潜在余热回收成为现实,得到了大规模示范工程建设应用,特别是大同市政府城市集中供热整体节能改造工程的应用,节能效果极其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有前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