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监理 查看内容

彻底关大桥 100小时抢通全记录

2009-8-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45| 评论: 0

简介:●从7月26日到7月31日,记者守在岷江河谷,亲眼见证了彻底关大桥重生的全过程。 ●7月26日清晨6时,100多人加上30多台大型设备组成的抢通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彻底关。7月28日下午,大桥顺利合龙;7月31日上午 ...
     ●从7月26日到7月31日,记者守在岷江河谷,亲眼见证了彻底关大桥重生的全过程。

    ●7月26日清晨6时,100多人加上30多台大型设备组成的抢通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彻底关。7月28日下午,大桥顺利合龙;7月31日上午,彻底关恢复通车。

    ●备受关注的彻底关,在风雨中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防治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留下了宝贵样本。

    7月25日清晨,准备将从理县收到的几千公斤白菜运到成都的张卫国,因彻底关大桥断道被困汶川,进退两难。

    7月31日上午,几公里长的车队在大雨中缓缓驶过“伤口”初愈的彻底关大桥。张卫国没料到路通得这么快。

    在被岷江右岸山体崩塌巨石的突袭撕裂100小时后,彻底关大桥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再次矗立在汹涌的岷江之上。

    复原的坍塌现场让人吃惊

    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再坚固的工程都可能无能为力,但人依旧可以有所作为。

    彻底关大桥是都汶路的“咽喉”。

    去年,因地震山体崩塌断道的彻底关大桥,被看成是决战都汶生命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经过近9个月的奋战,今年5月,彻底关大桥恢复通行。

    工程监理人员吴丹,对大桥建设的点点滴滴都了然于胸,对大桥的抗风险能力非常自信,但他没想到,仅仅两个多月之后,他又来到了这里。

    大桥此次发生坍塌的位置与地震中损毁部分的位置并不一样。地震中被损毁的是1—3跨,以及第12、13跨,而此次发生垮塌的是8、9跨,同时第10、11跨发生较大位移。

    复原的事件现场让人吃惊:7月25日凌晨,由于连日大雨,致使岷江右岸山体垮塌,其中一块体积超50立方、重达130吨的巨石,从500米高的山上滚落,经山体反弹后,正好撞上大桥8号桥墩,使其瞬间折断。

    严格按规范设计施工的大桥为什么会坍塌?这不仅让外界疑惑,连吴丹这样的专业监理人员也同样急需解答。

    经勘察,省公路设计院总工程师给出答案:彻底关大桥8号桥墩直径1.5米,可承受的水平撞击力约为1000千牛,130吨的巨石如果以每秒3.8米的速度撞击桥墩,桥墩是安全的,但由于其是从500米的高山上滚落下来,桥墩无法承受这样高速的瞬间撞击。

    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再坚固的桥墩都无能为力。

    但是,面对灾难,人依旧可以有所作为。彻底关大桥垮塌一个多小时后,应急机制随即启动。当日上午,即抢通绕道太平驿水电站大坝的通行便道。随后成立的彻底关大桥应急抢险指挥部确定了抢通方案。

    3天时间挖填4万余方土石

    “大战五天,抢通彻底关大桥”,抢通的压力通过桥上的横幅传达到了每位施工队员的身上。

    彻底关大桥的抢通最终选择了铺筑路堤的方式。一般而言,抢通断桥有两个选择:重新浇筑桥墩,再次架桥;或者用新路堤代替断桥。

    第一种选择技术难度高,且施工时间长,第二种选择相对技术难度较低,关键是施工时间短,这与必须尽快抢通生命线的要求相契合。指挥部很快做出选择。

    尽管从单纯技术角度讲,铺筑路堤的方案的确难度较小,但要在特殊的环境和时间要求下实施,其难度却大大增加。

    难度首先来自于时间。按照抢通方案,铺筑路堤需挖填土石约4万方,除去路面铺设,临时支撑墩浇筑等所需时间,挖填土石只剩下3天时间。

    难度还来自于施工环境。由于施工需要相当数量的大型设备和施工人员,但大桥周边作业范围狭小。彻底关大桥上游是太平驿水电站,下游是大量的堆积体,不仅取料困难,就连车辆来回在陡峭、狭窄的施工便道上移动都不方便。压力落在了施工队伍肩上。7月26日清晨6点,100多人加上30多台大型设备组成的抢通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彻底关。残存桥面护栏上,“大战五天,抢通彻底关大桥,为灾区人民作贡献”的横幅格外醒目。具体负责这项施工任务的项目经理杜江林对记者说:“我们没得退路,必须5天之内完成。”语气中颇有几分悲壮。抢通的压力通过桥上的横幅,传达到了每位施工队员的身上。3天时间,4万余方土石,要装载3000多车次。没有其它办法,只有通宵达旦地干。断桥一头连接着的彻底关隧道是工人们吃饭和睡觉的地方。隧道长且弯,漆黑一片,空气流通极差。此外,各种大型车辆在隧道中来回穿梭,几乎一天到晚都没有中断,巨大声响经隧道壁反射不断放大,让人烦躁不安。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都能见到正在熟睡的工人,用被子蒙着头,睡得正香。他们都是两班倒,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能安然入睡。3天后,7月28日下午,大桥顺利合龙,这为5天抢通彻底关大桥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与崩塌巨石的竞技

    大桥修复后,飞石的威胁仍然没有完全解除。但爆破和安装防护网等措施,正将风险一点一点降低。

    造成彻底关大桥坍塌的元凶是山上崩塌下来的巨石,在修复大桥的过程中,飞石的风险一点也没有减小。在白天热火朝天的施工中,山上掉石头是家常便饭。记者穿过隧道走上断桥,旁边就是一片巨大的滑坡体,从山顶延伸至山脚,山风呼呼地吹个不停,扬起漫天尘土,施工队员的视线经常被尘土遮挡,只能靠声音来判断是否有飞石落下。

    即使大桥修复后,这样的威胁同样没有解除。特别是隐藏于高山顶上,侧向沟槽内的危岩,肉眼无法观测到,具有极大的危险。为此,7月28日断桥合龙后,国土资源部门对大桥旁边的山体进行了主动爆破排险。此次爆破用了500公斤炸药,涉及160多米长、约20米宽的弧形山体。下午5点过,施工队员纷纷撤进隧道躲避。山顶上发出一声巨响之后,出奇地平静。突然,一块石头砸中了停在隧道旁的一辆装载机,玻璃清脆的破碎声瞬间打破了宁静,仿佛一声前奏,随后,大大小小的石头奔流而下。大桥四周顿时烟尘四起,即使是躲在隧道中的人也几乎看不见对方,只听见有人说,地震当天就是这样的情景。

    此次爆破效果很理想。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郑勇告诉记者,爆破共清除危岩一万余方,可能对大桥造成致命威胁的巨石几乎都被清除完毕。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安全了。爆破后的第二天,彻底关下起小雨,一块体积约几方的石头再次从山上掉落,在砸坏护栏后,落在桥面上。即使是在7月31日通车的时候,也不断有石头沿着山体滚落。

    郑勇告诉记者,现阶段要对危岩进行彻底治理,并不现实,但采取爆破和安装防护网等措施,无疑正在将风险一点一点降低。

    每次走上大桥,记者都不禁有些心跳加快,采访间隙,不时会抬头看看山体。但正在施工的工人们却出奇的平静,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7月30日午后,抢通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路面铺设阶段,记者在断桥愈合处遇到了施工队员刘春昌,他一直抬着头,紧盯着山体,原以为他是现场值班的安全员,但他告诉记者,中午休息,没事就到工地上看看,尽管已经部署了不少的安全哨位,但多一双眼睛总归好些。

    队员间的互相信任,或许就是他们并不害怕的原因。

    在工地上,记者还遇到了一位入行不久的年轻机手黄世国,以前只在成都平整过场地的他刚到彻底关大桥时,着实倒吸了一口凉气,过往的经验告诉他,5天修复彻底关大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就在这场与崩塌巨石的竞技中,黄世国们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