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色调之争:城市需不需要“制服色”

2008-11-26 15:3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8| 评论: 0

摘要: 浅绿的南京、灰色的北京和杭州、暖灰的重庆……城市色彩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随着经济的发展,色彩规划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兴起。 城市色调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话题 在我国,不少城市 ...

浅绿的南京、灰色的北京和杭州、暖灰的重庆……城市色彩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随着经济的发展,色彩规划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兴起。

城市色调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话题

在我国,不少城市或建筑群的主色调富有特色。如故宫等皇家宫苑建筑清一色的金黄,显示着皇族的尊贵与威严;江南城镇建筑色调为粉墙黛瓦,凸现出富庶的恬淡与灵秀;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美称的青岛、威海,蓝色、红色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然而,我国众多的城市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色调,面砖、幕墙、钛金板、磁性涂料,加上杂乱无章的屋顶,或大红大绿、或花里胡哨、或粗俗浅薄、或杂彩纷呈,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更影响了城市风格特色、个性的形成。

上世纪80年代曾经风行一时的马塞克留给我们很多“毫无生趣”的城市。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工业小城,还是经济大都会,街头无一例外是一望无际的马塞克。这种流行带来的后果是,从南到北,城市全部都是马塞克的颜色。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色彩方面陆续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虽然一些大中城市的规划主管部门曾经对城市的色彩提出过一些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刚性制约,大多色彩建议实际上只得屈从于房地产开发商或建筑师们的个体思路。

目前在很多城市正在开展或者即将进行的城市色彩规划,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主观设计行为进行制衡。城市色彩规划,一般要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大量调查研究,包括考察城市的历史、人文、经济发展、气候等多重因素,然后经过科学分析建立城市主、辅色系,再通过电脑模拟和室外模拟对颜色进行修正,制作出城市色彩规划方案,然后征求国内外专家及城市居民的意见。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城市色调,是耶非耶

很多业内专家虽然对设定城市色调持肯定态度,但他们并不赞成给城市穿上“制服色”,反对主管部门去管每个小区甚至每栋楼外立面的颜色。那样的话,“会显得很不自然”。有人提到过一个小区,小区建筑面积将近10万平方米,开发商统一给每栋楼都刷上了一种颜色,结果,走在小区中感觉像到了军营里,那种过分整齐划一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专家们倡导的是多样和谐。只要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特色区、公众活动区能够做到色调和谐统一就可以了。如果城市有明显的新老城区的划分,那么新老城区可以设定不同的色带。总之,不要割断历史,不要太过强求整齐划一,应该是多样与和谐。

另外,专家们的倡导也是出于建筑学方面的考虑,必须考虑单体建筑的特点,比如外力面的材质特点,要尊重微观要素。再者,从普通市民的心理出发,不能推行太极端的色调;在专家看来,一些市民之所以对城市色调持否定态度,是因为城市色调设计得不够合理,没有抓住城市的真正特点及内涵。

反对设定城市色调的专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以上海为例,上海虽然没设定色调,但去过上海的人们都能感觉到上海是有色调的。上海的建筑有着突出的时代印记: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花园洋房以红白两色为主;外滩一带的建筑群多是灰色;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豫园古建筑多采用赭红或朱红涂料;而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陆家嘴金融区的摩天大楼以玻璃幕墙为外饰,银灰色、蓝色、咖啡色、甚至金色的幕墙极富现代感。尤其是浦东新区,整体感觉很亮丽,有一种独特而鲜明的气质在里面。

专家们并没有把有关城市色调的想法一棍子打死,他们认为,在一些乡土气息浓厚、地方历史、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且建筑规模适中的中小城市,这种统一色调的做法是有可能实现的。比如,青海某城镇有一个项目,专家们就打算在颜色上做一些规划引导,初步把主色调定为红色和白色。这样做的理由是:该城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建筑的类型、高度、材料接近,不会出现超高层之类的个性建筑,居民又都是当地藏民,有很强的藏文化内涵。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设定城市主色调是较适宜的。

有专家提出实施观点:在一座城市大规模付诸实施之前,不妨辟出一两个小街区做试验。进行小规模试验的好处是,即使做错了,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比较小。也有专家指出,与其急功近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赶“色彩”潮流、揠苗助长,还不如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更急迫和基本的问题,比如旧城区的保护与复兴,水系整治,交通堵塞,绿化问题等。专家强调:“想用色调的方式瞬间提升城市形象,想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搞色调统一,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其他国家的色彩经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些色彩独特的城市,一些城市在色调上做到了很好的和谐统一。

古埃及人为了预防强烈的日光,在建筑中很少开窗,可又不喜欢在阴暗中生活,于是在室内采用金色和绿、红、白、蓝等反光强烈的明亮色彩以满足采光要求。古巴比伦以及波斯等当时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当土坯还没有干燥时打进涂有红、黑、白等颜色的陶钉,组成各种图案,将装饰与实用相结合。阶级产生以后,建筑的色彩成为等级的反映。

20世纪7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色彩。1961年和1968年,法国巴黎规划部门完成了对巴黎区规划的两次调整。今日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形成于那个时期。法国旧城以奶酪色和深灰色为基调,同时很多古老建筑中都装饰着耀眼的金色,看起来既典雅又璀璨。巴黎新城以灰色为主色调,工业时代特征明显,但是在一些局部地区,又巧妙地运用了一些鲜艳色彩,冷峻中见绚丽。节奏感、历史脉络感延续得特别好。

日本于1981年和1992年分别推出了“城市规划的基本规划”以及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城市空间的色彩规划”法案。规定色彩专项设计作为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得到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的批准,整个规划或设计才能生效、实施。

意大利著名山城锡耶纳城市主色调为红色,热那亚的城市主色调为黑白色,水城威尼斯的城市主色调为金色,而佛罗伦萨的城市主色调则是多变的。意大利的很多城镇规模不大,城市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教堂的钟声,广场多位于城中心,周围建筑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延续性,整个城市风景如画,非常适宜居住。即使到了今天,走进意大利的城市,整体色调让人们感觉很舒服,加之几乎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尺度适宜的广场,街道与广场之间秩序井然、搭配和谐,整个城市浑然一体,有很强的整体感。

德国的很多城市则以有色金属和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以蓝灰白系列和红砖色系列为城市建筑的主要色彩,其中工业区以蓝灰白系列为主,老城区和乡镇地区则以红砖色和原木色为主。

相比而言,美国的波士顿以承载着历史的暗红色为主调;纽约以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最为突出;华盛顿灰白的花岗岩色与湛蓝的天空色则构成了首都明朗的主色谱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