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中国建筑舞台谁与争锋

2008-8-27 11: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8| 评论: 0

摘要: 申奥成功之后的这7年,正是中国建筑设计受西方思潮冲击最大、也是最明显的时期,西方理念在中国迸发了巨大的鲶鱼效应,给中国建筑师和建筑业带来的冲击与思辨也是空前的。 今时今日,在奥运会闭幕以后,回眸、梳 ...

申奥成功之后的这7年,正是中国建筑设计受西方思潮冲击最大、也是最明显的时期,西方理念在中国迸发了巨大的鲶鱼效应,给中国建筑师和建筑业带来的冲击与思辨也是空前的。

今时今日,在奥运会闭幕以后,回眸、梳理过往,中国建筑界到了又该做出一个阶段性总结的时间结点了,而站在这个结点之上,对后奥运建筑、科技的思考也不可避免。

奥运建筑的中国元素

中国房地产报:在北京奥运场馆的设计中,国际建筑师占据主流地位。您觉得这一现象给中国的建筑设计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周榕:西方建筑师很聪明,他们进来时很少采用自己单独的团队,而一定是跟国内团队合作。而更聪明的是国内的一些建筑师,尤其是国内几个主要的设计院和设计机构,他们主动去寻找国际招投标团队作为自己的伙伴参加竞争,水立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建院主动找了澳大利亚的一家设计公司共同合作。中国建筑师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并且在奥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重要的发言机会。我想参与奥运建筑的设计工作对于他们设计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而实际上这些主要的奥运场馆的设计与建设,由于有了中国建筑师和建设工人的参与,在竞争与建设过程中,也给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相当大的自信。即便主导几个主要建筑的创意依然是来自西方,但是我觉得中国人能够参与进去就是一个重要收获。

方振宁:中国建筑师在这次竞赛中虽说崭露头角,但主要的场馆设计还是处于配角位置。但是,中国建筑师通过这次盛会取得了中国建筑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锻炼机会,也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关,在这点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房地产报: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奥运场馆的竞赛和设计中,充斥着各种中国元素。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周榕:我个人认为奥运建筑中最精彩、最杰出的两个无疑是鸟巢和水立方。实际上鸟巢、水立方如果从形状上来说,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思想里面阴和阳的奇妙融合。比如说鸟巢,它本身就是一个钢铁材质的庞然大物,但是整体意向又做得非常纤细,这就体现了一种阴阳的交融。

而水立方本身使用的是水泡这样的意向,但是整体上又是一个横平竖直的建筑,这也是刚与柔的结合体。而且它还体现了中国自古代起就存在的“建筑不是永恒的事物”这一观念。中国古代的建筑到一定年限就经常更换,拆了重建,所以它的那种临时感其实跟中国的建筑传统有很相似的地方。而这两个建筑如果不是放在北京的话,就体现不出来这种感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