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向世界贡献什么创意
玛丽莲·梦露大厦 创意中国 3月15日,“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在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举办。 “创意中国”将视线关注于中国当前这个充满活力的阶段:它既热烈拥抱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又对都市人的期望与梦想予以积极的回应。当代中国迅速发展,创新设计也在崛起。 设计时间轴 2006年3月28日,从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传来消息,北京MAD建筑事务所赢得当地一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设计权。 马岩松领衔的这家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玛丽莲·梦露大厦”, 凭借夸张的流线造型最终击败了进入提名阶段的另外5家建筑公司方案后胜出。马岩松强调:“这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通过国际公开竞赛赢得设计权,标志着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了创意中国的时代。” 2007年4月6日,北京洛可可设计(LKK DESIGN)继2006年荣获IF国际设计大奖后,2007年再度摘得两项与IF大奖齐名的德国红点(RED DOT)国际设计大奖。令人惊喜的是,这两项获得红点大奖的产品,各自冲破了行业产品的国际获奖空白,标志着中国创造再次迈出了一大步。 2008年2月24日,谢锋在巴黎举行第四次发布会时,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Didier Grumbach先生早早前来捧场,谢锋的四次巴黎发布会他一次都没有缺席。由中国名模莫万丹领衔的15位世界模特10分钟内展示了34套服装。会场的400个座位被媒体和时尚买手填得满满的。 2008年3月11日,Andrew Martin全球室内设计大奖中国巡回展(深圳区)在博洛尼深圳家居体验馆拉开帷幕。该奖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室内设计界的奥斯卡”,至今只有为数不多的设计师获得此项殊荣,而中国香港设计师梁志天(Steve Leung)自1999年参赛就一直获奖,这次也不例外。他得奖后这样说:“目前在中国,特别是在这个年代,经济发展得很好,年轻设计师有很多很多的机会。” 2008年3月12日,“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预展在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举行,这是英国2月初开始举办的大型文化盛典“时代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分3个部分:“前沿城”、“梦想城”和“未来城”。整个展览以设计为经,以城市为纬,以个人、社会和国家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展现在观众面前。 建筑设计 前有张永和走马上任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后有马清运接受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职。在建筑设计方面,作为中国建筑师,马岩松首次通过国际竞标获得加拿大的建筑高层设计项目,以及朱锫刚刚拿下由美国古根海姆策划的“连锁博物馆”邀请设计,即在中东阿联酋建筑群中的一个展览馆。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席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对这一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设计,整体的概念设计令我们印象深刻。” 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在《崛起:中国建筑师》中说道:“中国这些最前沿的建筑师们取得的成绩,和今天中国整体的崛起分不开,但是在哪个舞台上来释放自己的能量,却是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智慧体现在把个人的梦想寄托在高速行驶的‘中国快车’上,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能够在交流、教育、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在世界的讲坛上出现,是他们多年经营和富有勇气的结果。”
中国设计力量 马岩松和邵帆,代表着不同味道的中国设计力量,古典与前卫,却都体现着一个民族在全球崛起的决心。 马岩松作品:浮游之岛
马岩松作品:天津中钢广场 马岩松 设计,要思考 2008年3月,马岩松带着MAD事务所,来到了英国V&A博物馆的“中国在设计”展览上,展出自己的最新作品“天津的中钢国际广场超高层建筑”。自从2002年世贸中心重建方案“浮游之岛”和2006年3月为加拿大密西沙加市设计的“梦露大厦”脱颖而出之后,马岩松的名字竞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成了建筑设计界不折不扣的大忙人,项目纷至沓来,忙得不亦乐乎。在这样的态势下,设计上“不守规矩”的马岩松,却格外冷静兼规矩地思考自己,思考中国。 (编辑 孟兆硕)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