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正在吸引世界
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正在建设中的10个最大最重要建筑之首。国家体育场外观犹如一个由枝条编织而成的鸟巢,实现了“表皮”和“建构”浑然一体的新建筑理念,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中国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特殊风格和建构体系的造型艺术。秦汉建筑以都城、祭祀建筑等为主,古拙豪放,隋唐盛世以宫殿、陵寝建筑为主,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审美趋近生活,建筑以园林为主,更加追求细腻和装饰。北京故宫、平遥古城、徽州民居、苏州园林等向人们叙述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光辉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中央民族学院等建筑基本上沿袭着古典建筑的手法,以局部应用大屋顶为主要特征。 为了迎接建国10周年大庆,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中国美术馆、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等十大建筑,这些建筑在创作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设计思想有了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与世界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环保、节能、科技等因素被设计者更多考虑。借助奥运会契机,华夏大地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风格,在功能、设计等方面都大有突破的建筑: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颜色设计上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和黄色,外形像一条巨龙;中国中央电视台独特的造型和建设技术,竣工之日定将成为北京标志建筑之一;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大厦,顶部方形棱镜设计与“宇宙弧线”交叠,凸显了大厦的垂直感,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当然,也不可否认,新的建筑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之处。《市场报》曾于2004年5月11日在第十五版以《城市建设不能盲目“贪大求洋”》为题,对一段时期以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但无论如何,中国建筑的不断创新和日益多样化,正在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建筑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也引起世界复原古建筑不等于重建价值越来越多的关注。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