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建筑风貌年底重现北京前门
摘要: 本报讯 5月9日,备受瞩目的北京前门大街两侧修缮整治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计划于今年底修整完毕的前门大街,届时将恢复清末民初的建筑风貌,大街路面将换铺青白石路面,再现昔日御道风采,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 ...
本报讯 5月9日,备受瞩目的北京前门大街两侧修缮整治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以一条规整的南北向中轴线来营建其都城,内城设置城门九座,南城居中为正阳门,老百姓将其俗称为前门,向南为前门箭楼、正阳桥、正阳桥牌楼。前门作为京城最重要的南大门,具有标志意义。 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5米,北京的古老历史在前门大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前门大街既是明清皇帝出巡祭天的御道,也是古都中轴线上最具京味和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区域,是老北京市井风貌、史迹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明清以来,一直是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市井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最为发达的特色街区。 新中国成立后,前门大街见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前门地区现有基础设施陈旧,安全隐患突出,原有历史风貌逐渐消失,文物建筑急需修缮。保护好前门的历史风貌,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是这次启动修缮保护工程的初衷。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