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首项大型文化遗产援外修缮工程
历经近10年的努力,中国政府第一项大型文化遗产援外修缮工程——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即将完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对修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下面请听详细报道。
世界遗产吴哥古迹,是柬埔寨最重要的古迹之一。上世纪90年代,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中国政府拨出专款,派遣文物专家参与对吴哥遗迹的保护维修工作,并选定了吴哥古迹中损坏比较严重的周萨神庙作为一期援助维修项目。 周萨神庙始建于公元12世纪上半叶,包括8个单体建筑,是吴哥建筑艺术成熟期的代表建筑之一。经过一年时间的前期调查和准备,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于1999年正式开始对周萨神庙的修复工程。参与修复工程的中国文物研究所古建中心主任沈阳先生认为,这一工程的实施是中国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对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对外交流也非常有意义。他说: “通过周萨神庙的保护,我们中国的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技术方法,以及实践、具体的施工,都得到了国际层面的一种检验。吴哥的保护工程是一个国际的大舞台,世界上一些保护文物的比较先进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块表演场。通过这个项目也更多的能够和世界上的各个文物保护的强国,进行相关的交流,另外也吸纳别人的先进经验。” 沈阳说,在吴哥,有法国、印度、日本、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的工作队以不同方式参与保护吴哥古迹的工作,可以说是各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充分展现成果的舞台。中国工作队一开始就把维修工程作为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项目来看待,并把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出精品工程作为自己的目标。 文物保护专家姜怀英是中国工作队的队长。近十年来,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周萨神庙的修复现场。他介绍说,与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为主不同,周萨神庙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由于损坏严重,维修难度极大。姜怀英说: “很多生活上的、环境上的困难,再一个就是技术上的问题。中国是木结构为主,而他们是巨石结构,它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和我们中国的古建筑不一样。我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吴哥的这种建筑形式,所以我们在工作当中确实在前几年有很大的压力。不过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摸到它建筑的规律,然后根据我们中国传统的理念,最后制定了一套方针,得到他们的认可,修复的效果他们觉得挺好。(我们)完完整整地把一个濒危的建筑,毁坏的一个建筑群修复完整,完整地交给柬埔寨。” 姜怀英说,中国工作队运用“原物重建法”,坚持尽可能多地使用原构件,将倒塌建筑周围散落的近5000余块构件大部分回归了原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的工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柬埔寨王国政府还授予工作队队长姜怀英和副队长刘江国家级高级勋章。这是柬埔寨王国政府首次授予外国专家此类勋章。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宝华认为,这也是对中国政府援助工作的肯定。他说: “这项保护工程是我国政府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第一次对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种援外的形式的一个工程,历经了十年的时间。前不久,国家文物局组成了五人的专家组,对周萨神庙的保护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无论是从中国专家检查结果来看,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查来看,这项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这位中国官员说,近几年,中国文物界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活跃。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许多国家进行了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都取得积极成果。 周萨神庙工程结束后,茶胶寺已被选定为中国援助柬埔寨保护吴哥古迹二期项目。茶胶寺是吴哥古迹中最雄伟的建筑之一,维修面积比周萨神庙大得多。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们将面临更大挑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