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程序崇洋脱离民族特色 院士痛批城建三弊病
摘要: 北京奥运明年开幕,广州2010年亚运也进入实质筹备建设期,中国越来越多大城市进入大兴土木的时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这位建筑界的泰斗——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痛批现在中国城市建设的“三 ...
北京奥运明年开幕,广州2010年亚运也进入实质筹备建设期,中国越来越多大城市进入大兴土木的时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这位建筑界的泰斗——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却痛批现在中国城市建设的“三大病”。他指出,应该鼓励国内建筑界自主创新,在建筑招标中更应该对国内外公司一视同仁。
国内公司搭“洋”公司才能投标? 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何镜堂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三句不离本行。他向记者指出了当今国内大城市建设方面的“三大病”,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招标程序上过分崇洋,脱离民族文化特色。 去年11月国家多部委已经发文,批评建筑设计“贪大求洋”的不良风气。但关键是如何扭转?他却发现这种风气仍然存在,目前方案招标往往“青睐”外国公司,邀请的外国设计公司一般多达2/3,而对本国设计公司却鼓励不够。他爆料:“有些甚至还要求本国公司要拉一个外国公司合作才给资格参与投标。” “其实,我们国家的桥梁建设几十年来一直是以自主创作为主,设计建设水平就保持国际先进,不比人家差。”他举这个例子,是希望政府建设部门多鼓励建筑上的自主创新。“外国有些设计理念新,但对于本国、本地的历史文化理解不够深入,所以不一定比我们强。” 大型公共建筑过度追求豪华和形式新奇 何镜堂还指出了目前中国大城市建筑的一个悖论:一方面,城市建筑没有特色,千篇一律,比如全国城市的步行街基本一个样;但另一方面,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却走向了过度追求豪华和形式的新、奇、怪的极端,实用性差,造价动不动就是几十亿元,脱离国情。 他指出,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要求,还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发展。建筑师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突出以人为本,安全实用,强调投资的效益,体现外观和环境的协调,体现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而绝非不顾国情,追求所谓奇特建筑。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