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消费主义是建筑垃圾的温床
矶崎新——1931年出生,1961年完成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课程。1963年创立矶崎新设计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1967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大奖。其作品多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风格尤以创新、有气魄著称。作品包括:美术馆、艺术馆、歌剧院、天文台、办公大楼和居住区。近几年设计了大量作品,尤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总部大楼、日本京都音乐厅、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日本奈良百年纪念馆、西班牙拉古民亚人类科学馆、美国俄亥俄21世纪科学纪念馆、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尚纪念馆、日本群马天文台和中国大剧院方案竞赛等最为著名。 记者:现在中国有很多城市、很多开发商在建一些外观与众不同的建筑,它们通常被冠以“前卫建筑”的称号。您怎么看待这种潮流? 矶崎新:我以一个和你们不同时代的外国人的眼睛来看,我现在渐渐感觉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种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形态,这种形态在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认为,简单地概括“新自由主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东西,包括文化,包括建筑等等都被作为商品来消费的现象。中国虽然现在还是社会主义,但是已经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特别是近20几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是受了它的影响,而这一影响的结果就是房地产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的新关系产生。 记者:什么样的新关系呢? 矶崎新:作为发展商来说,房子可以卖多少,可以开发多少,把房产作为一种商品买卖,但是这里发生的变化是以往在社会主义体制非常彻底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国家来做这些事情,是由国家统一规划。近20年来,个人开始有权、有能力把房子作为商品买卖。房产进行买卖当然是对房地产商来说是如何能卖得好,实际上如何能卖的好,有几个点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关键是卖点要打个包,比如说价廉物美、包装是非常重要的。整体卖的时候的卖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中间的设计已经成了包中的一个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作为建筑师如何更好的把房产的卖点融入到设计当中,让这个包裹更加的艳丽。各种各样的包裹之间必须要有差异,和别的地方之间要有不同的亮点,没有不同的亮点就卖不掉。 记者:所以建筑设计也成了一种被消费的商品。 矶崎新:是的。这也是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利的现象。2000年之后我对中国的关注更多了,也更重视了,发现从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在中国只需要五年,就不分先后同时间的一起消费。也就是说中国对设计的消费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这就感觉昨天设计的东西,今天看起来就旧了。从建筑的历史上我们来看的话19世纪的时候,当时的建筑形态或者是建筑文化,基本上花上一个世纪才能被消费掉,被认为是老了,但是20年之后提升到差不多十年,但是今天,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提升到一年一变的感觉,这就造成设计要天天变,不停的变。已经把设计师逼到无时无刻不停变化的时代。这样对发展商来说,发展商从住宅这一点上来说,住宅的内涵差别是不大的,有这么10几种的变化也就够了,这就变成了追求表面的变化,造成了刚才所讲的设计变成不显眼的东西。建筑师是非常得可怜,建筑师和发展商的关系变得很矛盾。而且这种状况只是单纯的在追求一种变化,起不到对建筑、对文化一种更大goodfeel的推荐作用。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