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
产业升级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上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借鉴同样有着殖民经历的弱小国家新加坡的经验,而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经验,无疑更加直接而有益。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建立特殊经济园区,充分利用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尤其是注重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等经验值得借鉴。同时,还要看到其不足,从而吸取改进,甚至,中国可以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媒介与其合作,直接承接转移来的产业和技术。 产业升级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快速增长的经济都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上的。以新加坡为例,它经过40年的努力,从一个简单的经济体,发展成为年人均GDP25191美元的城市经济国家。新加坡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适时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新加坡产业升级回顾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就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产业调整的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其产业升级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1961年至1970年,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1971年至1978年,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1979年至1985年,进一步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1985年至1997年,发展“全商务”产业链。在这一阶段,新加坡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两大动力部门,把资讯业和金融业变成两大支柱产业。在服务业方面,政府提出全商务概念,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从事生产以外的工作。推出商业总部计划,奖励并协助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或企业,将其技术扩展到本区域,并提供商业、技术和专业服务,走商业区域化、国际化道路。同时,大力培植本地企业的全球观,强调本地企业向外发展并加以指导; (五)1998年至今,竞争力提升阶段。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新加坡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变,对策方面,新加坡政府希望借着产业前沿的拓展,产业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提升,以及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等,来带动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投入知识取向的研发、创新等活动。为此,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在产业调整上,一方面进一步推广“新加坡一号计划”、填造裕廊岛工程等;另一方面,全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产业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加强了对国内外企业的扶持,同时也开始加强经济自由化,提倡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吸引外资、劳动力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力度也相对加大。此外,还确定了“全球化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国内,加大企业合并力度,推动本地企业成为跨国机构,在向外发展方面,积极促进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