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监理 查看内容

戴上“紧箍咒” 订立20余项铁规自我施压

2009-8-1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77| 评论: 0

简介:  苏州援建指挥组纪实系列之——   6个乡镇、71个灾后重建项目、22亿元援建资金、5000名援建者……无论哪一方面,对于援建绵竹的43名苏州援建干部而言都是一次“大考”。然而经过一年多建设,如今从灾区人民 ...

  苏州援建指挥组纪实系列之——

  6个乡镇、71个灾后重建项目、22亿元援建资金、5000名援建者……无论哪一方面,对于援建绵竹的43名苏州援建干部而言都是一次“大考”。然而经过一年多建设,如今从灾区人民脸上、从每个见证者口中,我们得到的是一份令人满意的“苏州答卷”。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人员管理有力有序,政令畅通作风优良,援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无不得益于苏州指挥组制定的一系列“铁规”。定标准立制度,为自己佩戴“紧箍咒”,苏州援建以制度规范来优化援建工作,保障高标准、高速度、高水平地全面完成援建任务。

  讲 述

  刘潭民:货比三家 成本节约1200万元

  自去年10月苏州首批援建项目动工以来,刘潭民就时常扎在工地上,和项目捆绑在一起。作为苏州援建指挥组现场评审负责人之一,刘潭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全程跟踪审计。说得再具体一点,他得对每一个项目的造价控制和程序规范层层把关,从图纸出来编预算,到研究图纸并在材料价格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项目招标、施工合同再到工程概算各环节进行跟踪评审,自建立跟踪审计制度以来,刘潭民和同事们仅仅在项目预算上就成功“瘦身”千万元以上。

  针对时间紧但又必须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的情况,刘潭民在工作中还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指挥组专门成立的“材料设备询价小组”10名成员之一。成员们必须对每一个项目在材料价格、品质等方面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在货比三家之后向指挥组迅速拿出一套经济实用的价格指导意见。

  “每次出去询价的时候至少是两个人,一个来自工程事务所,一个来自监理单位,这样可以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刘潭民说,小组成员们为了掌握优质资源信息,不仅在绵竹当地作实地调查,在成都、德阳、广汉等周边地区的各大建材市场也混了个“熟脸面”,必要时,还会在网上查找更远地方的信息。小到一砖一瓦、一根塑料管道,大到钢筋水泥、机械设备,只要和项目建设有关的一切工程材料,询价小组都必须在5天以内完成工程定价。“最忙的时候,小组成员们从早上8点出发,一直到深夜12点过才回到驻地。”就在10个小组成员“疯狂轮轴转”的工作状态下,他们光是向指挥组提供的材料设备报批单就有500多份,涉及材料品种800余项,比施工单位上报的价格降低35%以上,共节约造价成本1200万元。“无论是财政资金或是社会捐助资金,我们都一并纳入了评审。”

  为了使苏州援建整体快速推进,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苏州市区指挥组规划建设处处长、询价小组组长吴爱民介绍,询价小组编制的援建工程信息将在每个月向苏州市区所辖的5个指挥组提供,使苏州援建的每一个项目都向质量、价格要效益。“我们货比三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省钱,而是重在质量的比选上。让灾区人民满意、苏州人民放心,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苏州援建者在用制度约束的同时,也起到了制度保护的效果。他们最终打造出来的将是一批批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和民心工程。

  经验剖析

  订立一套制度

  制度建设好后面的进程就有保证

  用一周时间排出首批援建项目计划,再用两周时间出台工程、资金、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文件。这是苏州援建者在去年刚进驻绵竹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首先做的事。尽管援建工作千头万绪,但他们并不急于开工建设,而是非常重视一开始的制度建设。仅去年8月,苏州援建指挥组就制定了大大小小文件20余个。其中率先出台的《苏州市对口援建工程建设管理指导意见》、《造价控制管理办法》等不少举措,在各援建队伍中都是首创,出台实行后更是被江苏省援建指挥部推广。

  “援建不仅要体现爱心,更要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这句看似常挂在嘴边的口号,如今却像钉在板上的钉子一样,被苏州援建指挥组指挥长沈国芳落了个实实在在。圆满完成援建任务,苏州援建以一整套缜密的制度来落实:从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合同管理、项目招投标,到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资金、工程材料询价管理,再到援建人员内部生活管理等方面,凡是和援建相关的内容总会有一套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

  按照沈国芳的话来说,制度建设得好,就可以确保援建工作在政策规定框架内有力、有效、有序推进,后面的进程也就有保证。“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苏州没问题!”沈国芳们从来不缺信心。

  抓好一套落实

  建立执行组织用考核看制度执行力

  制度再好,关键在于执行落实。

  如何落实?

  苏州援建讲求的是整体推进。在苏州市区援建指挥组统一协调管理基础上,其所辖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吴江5个指挥组首先建立指挥长联席会议,定期、不定期召开6个指挥组指挥长会议,集体民主研商各项重大政策制定、偶发事件处理等事宜,避免工作失误和被动。

  建设质量和资金管理是重中之重。援建款物数量巨大,既要管好用好,更要效益最大化。苏州援建指挥组副指挥长薛海旻介绍,指挥组对工程资金、日常经费、公共资产等,都严格实行专户管理和预算管理,对资金划拨、物资采购等实行全程监控、审计。“比如通过组建内部纪检审计小组,建立完善了各指挥组之间互审互查以及内部自查自纠的审计监察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的不规范性。”此外,财政评审小组、工程材料询价小组等构建的严密廉政建设体系,不仅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为打造苏州援建“廉洁工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各组指挥长及各处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体援建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各指挥组分别与施工队伍、监理单位签订《援建工程廉政合同书》,以及指挥组明确要求“任何援建干部不得介绍亲戚、熟人、朋友参与工程建设,不得接受施工队伍的宴请和馈赠”之规定等,如今,苏州援建没有发生一例腐败案例。其制度先行、注重落实的各项做法也受到江苏省纪委、监察厅的高度评价。

  “有了制度做保障,还要看执行是否到位。”该指挥组副指挥长何静清表示,针对苏州派出6个指挥组的现状,市区指挥组专门制定了《苏州市援建工作考核办法》,从规划设计方案、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报送、党建工作四个方面对各援建指挥组的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评,以此有效推动制度的执行。苏州援建成为江苏全省援建队伍中唯一实施考核的指挥组。

  除项目、资金等方面订立规章制度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从进驻绵竹至今,苏州市指挥组始终将6个指挥组43名援建干部集中居住,目的在于便于工作开展和生活管理。白天分赴受援各镇,晚上集中讨论、研究是苏州援建指挥组的又一大特色。“每天晚上驻地门口都站着两个执勤人员。”沈国芳笑了笑说,一到晚上十点半,一个指挥长再加一个处长就会变成查岗的执勤人员,看看人员是不是都回到宿舍了,车辆是不是无人使用。“下班以后一个人不能出门,必须至少是两人或以上才能行动。”沈国芳将这种制度称为半军事化管理。打造一支良好的援建队伍形象,苏州援建依旧用“铁规”规范。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