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建企“黑名单”不妨“全国联网”
简介: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日前查处了一起在建高速公路违法转包案件,一家建设公司被清退出场,列入山西公路建设“黑名单”。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段建国说,发生过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或“黑名单”企业,不得进入山西公 ...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日前查处了一起在建高速公路违法转包案件,一家建设公司被清退出场,列入山西公路建设“黑名单”。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段建国说,发生过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或“黑名单”企业,不得进入山西公路建设市场。(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转包”,就是中标单位将工程转包给其他施工或监理单位。这么做,不但会造成管理脱节,还会发生层层克扣等行为,继而影响工程质量。虽然我国法律法规都严禁工程转包,但是这一现象在建设过程中仍然会有发生。无疑,这给建筑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将列入“黑名单”的建设工程企业永远逐出山西公路建设市场,这样的惩罚力度不可谓不严厉。可想而知的是,如此铁腕重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转包现象的发生。可即便如此,让人担心的却是,如果这个建设工程企业“黑名单”制度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山西,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岂不是还会在其它省市的建筑工地上“死而复生”?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鉴于一位民工因讨薪被工程发包方雇用人员砍断左手小臂,事件当事方被江苏省建设厅严厉处罚——全省“封杀”(据《扬子晚报》),可是这样的处罚也只是仅限于当地。此外,上海正在研究建立的建设工程企业“短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也只限于上海市。既然如此,能不能将建设工程企业“黑名单”制度进行“全国联网”呢? 都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句让人耳熟能详,且悬挂于工程与建筑物上的标语,早就成了重视质量的标志。然而,随着“楼脆脆”、“墙歪歪”、“塔断断”、“桥塌塌”、“路垮垮”等建筑设施事故的接连发生,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到了必须引起重视的时候。虽然这些事故背后也有其它问题,但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绝不能忽视。 规范建设工程企业就应该“全国联网”。只有将列入“黑名单”者全国封杀,才能真正震慑建设工程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施工市场的准入门槛,从而达到优胜劣汰,将违法违规建设工程企业真正逐出市场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