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遏制“估价猫腻”
简介:变事前监管为全程监管 建设部遏制“估价猫腻” 本具有真实价值的房地产项目或单套住宅,在某些人的操作下,仿佛成了一块可以随意揉搓的“橡皮糖”,能根据委托方的需要,任意核定、增减其价值,以致于为一 ...
本具有真实价值的房地产项目或单套住宅,在某些人的操作下,仿佛成了一块可以随意揉搓的“橡皮糖”,能根据委托方的需要,任意核定、增减其价值,以致于为一系列纠纷埋下隐患。 日前,随着建设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正式下发,在房地产交易、抵押贷款、房屋拆迁补偿过程中,由“估价猫腻”而引起的纠纷多发情况将有望得到遏制。 与此相关的是,建设部在原有专家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建设部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经纪专家委员会,旨在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举动,不难看出管理层的决心;对存在已久的“估价猫腻”的遏制,正是为了更好地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管理办法》和《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政府对房地产估价行业的监管,已从事前监管转向全过程监管,并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监管模式。”建设部有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新出台的监管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房地产估价行业运行规则,明确二级、三级房地产估价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各房地产估价机构不得设立类似分支机构性质的“办事处”、“联络点(站)”等机构,并要求建立异地估价报告备案机制。此前已设立分支机构的,须在3月底以前完成整改。同时,明确了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禁止行为,对有隐瞒歪曲事实、实施商业贿赂、签署虚假估价报告等禁止行为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将严惩不贷。 对此,北京市估价师协会副会长、中大行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亚彪表示,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相应的监管措施没有跟上,房地产估价市场出现了一定混乱,“很多估价机构随着委托人的意愿高估或低估评估价格、说多少就多少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很多二、三级估价机构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等,通过低价竞标等手段抢占市场,很多机构收费甚至只有标准的40%~50%,这种恶性竞争所得出的估价结果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次整顿主要是加强了两方面管理:一方面是管人;一方面是管机构。”建设部有关人士表示,房地产估价行业的执业特点决定了监管部门要把对注册估价师的管理放在首位。 据悉,在建设部此次出台的两个规范房地产估价行业的文件中提到,今后将建立房地产估价师个人信用档案,房地产估价机构要协助监管机构,将估价师历史业绩、从业违规记录等收集并登载在估价师个人从业资料中。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估价师的信用档案。另外,注册估价师证书也打破了“终身制”,新的《办法》中设定了注册估价师证书注销、失效等制度。“取得估价师资格的也不能立即从业,必须有个实习过程。”杨亚彪表示,今后估价师将不能以个人名义对估价报告签字,必须代表所从业的机构签字,而且不能代表两个及以上的机构对估价报告签字。另外,如果估价报告出现法律问题,接受估价报告一方可以直接起诉估价机构,而估价机构可以追诉估价师的法律责任。“建设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工作,部署一次对全国房地产估价机构的检查,检查结果于3月底前上报建设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建设部对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大规模检查,建设部要求各地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实地检查”。 参与上述两份文件制定的中国估价师协会副会长柴强表示,建设部开展全国房地产估价行业大检查和《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房地产估价行业,建立行业新秩序。 |